诗意崛起的艺术云和

家乡区县: 浙江省云和县

 

海德格尔曾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 “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来定义一种本真生存的标志,这无疑在提醒:人类的生存怎么能缺少与我们内心世界与灵魂血肉相连的艺术。城市作为人类创作的最大艺术品,与农村最大不同就在文化的含量、文化差异和文化消费的机会不同,艺术城市绝对是市民整体心灵调适的最佳处方。地处浙西南中心的云和,山水的和谐比例天然就是与艺术结合的福地。到过云和的人都说这座城市突破了国内城市的千篇一律,让人感觉特别梦幻、童话,走进这个城市,不光能游览到山川的秀丽,看到和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童话建筑、雕塑,也能听到很多木玩的传说故事……这样的气场还滋养着这里的市民,使云和成为一座诗意崛起的艺术之城。

艺术·产业:童话之城的华丽外套
    独轮车、织布机、药钵、扬谷车、蚱蜢舟……当我们的生活富足,要见到这些农耕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变得奢侈的时候,云和利用现代的木制工艺把这些旧有的工具,以木玩的形式凝固下来,这些木玩就成为盛载我们怀旧情感的艺术品,变成我们脑海中的一首诗,或者一幅画,回想起一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便能引发我们诗意的创作灵感,发古之幽情。
木玩是云和传统的优势主导产业,工业产值扛起云和的半壁江山,追溯木玩4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百姓对艺术的追求,其壮大也依赖木玩更好完美地实现艺术的表现。几十年研究木玩艺术渊源的专家陈惠民说,每件木玩都是艺术品。鲁班时代,人们就把木制品的设计和制作统称木艺,木艺是凝聚手工艺者情感和智慧的艺术作品。云和木玩从诞生起也被赋予艺术创造的情感色彩。
    在云和图书馆的木玩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木玩的24个仿生拼图。云和木玩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图案,奥秘就在此间的一个雏菊形图案木玩。与这个雏菊形图案木玩紧密相关的是至今保留在崇头镇黄家畲村的一个水碓,这是明清时期,当地银矿的矿工用来粉碎矿石的水利机械。就是这样的一个水碓讲述着一个雏菊图案的情感故事。一个采矿郎君与负责水碓冲矿的姑娘栖云雏菊相恋。利用水碓提炼的银子,姑娘打了一个雏菊花,雏菊花被钦差抢走。适逢采矿郎君领导的矿工暴动失败。这对恋人双双吊死,后人在一处无人氏的墓碑后发现了雏菊花的图案,做成了第一个雏菊花图案形状的云和木玩。这个木玩被打碎的一个个木制零件,能拼成24个仿生拼图,云和木玩至此创意不断,木玩的艺术的表现惹人眼球,木玩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木玩文化艺术创意已成为云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产业特性看,审美因素参与到木玩产业的经济活动之中,具有创意性、高辐射渗透能力、高附加增值的特点,为创造经济价值服务。云和木玩正是通过艺术这种审美的最高形式来创造经济附加值。
在云和,这种审美因素参与到木玩产业的经济活动的事例不胜枚举,影视动漫塑造的木玩荧屏艺术形象,是云和木玩富有艺术基因的最佳表现。《葫芦兄弟》、《三国演义》、《木木部落》、《朵玛与凸凸狗》等影视动画动漫片的拍摄,打造出了一大批云和木玩艺术形象,就是这些通过艺术加工的有生命的木头,为云和赢得了喝彩,也赢得了绿色GDP下的工业的强劲增长。依托《三国演义》塑造的荧屏木玩艺术形象,浙江丹妮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华容道、孔明锁等木玩衍生产品,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获得销售利润的倍增。依托童话动漫剧《朵玛与凸凸狗》的荧屏动漫形象,云和木玩企业研发的100多个木玩产品,打开了国内市场,已吸引20多家企业竞相加盟,打造《朵玛与凸凸狗》的艺术衍生产品体验馆。正是艺术让云和木玩灵动起来,生机盎然,让这座童话之城穿上了华丽的外套。

艺术·城市: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

   云和图书馆的木玩试验室这几个月有项新研发:一座现实当中没有的四脚马拉索廊桥。用陈惠民的话说:“我们用最古老的力学结构,托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虽然我们看到是个模型,但经过力学测验,如果现实当中造这样的一座桥也未尝不可。”四脚马拉索廊桥模型的诞生源于多年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农村妇女用竹竿晒衣服的力学剖析,运用现代数学的思维,选择4个典型的交叉点,不用一只螺丝螺帽拼装而成,整个造型集美观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陈惠民希望,有一天它能成为云和的城中风景。陈惠民的希望应和了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钱大经在一篇论著里的观点:“艺术的表达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也许一幅壁画,一件城市雕塑,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比普通架上的绘画影响会更大。”这也得到了很多云和有识之士的认同,城市要有自己的魅力体系,也许经济指标能看出一个城市是否富裕,但一个城市有没有魅力,看它的品牌认知度,文化的凝结能力、以及城市的文化吸引能力。
    艺术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正是云和这座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魅力所在。云和高速入口到城区有近3000米的山水画廊,一步一景,从木制的童话城堡式大门进入,依次能见到近100个3米高的简易装置,这些扁平状的铁质装置,被贴上了童话动漫剧《朵玛与凸凸狗》所描写的童话城堡里的木玩人,在云和这座绿意盎然的山水城市生活的场景。颇具童话色彩。
进入城区,云和在浮云溪两岸展开它的诗意追求之路。漫步浮云溪,能看到溪两岸有好些壁画,一到晚上这些用灯管勾勒出的壁画让两岸散步的人们心情舒畅,灯光映照到周边用木玩搭建的现代雕塑上,别有风味。难怪来云和外宾说,这样的壁画、雕塑是一个融合在大环境里思考的东西,有对周围物理和心理空间的思考。他们打破了拒人千里之外的心里定势,让外乡人都有了一种参与感,不仅是物理参与,还有心理参与。让外乡人也能感受到这座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而当他们看到成群的儿童,因为沿溪路边的蘑菇亭、木玩算盘等装置、雕塑而多了许多童年的乐趣,看到他们挽手从城市绿化植被中的雕塑边走过,更加深了这种感受:这座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已经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有人说,时代的力量反映在生活细节之中。即便一件小的艺术品,也能让我们难以忘记那种飞腾向上的时代力度。或许这正是绿色之城诗意追求的意义所在。在市区公园路的一处公共场所,一个用绿色植被拼成的长春藤叶片图标,有艺术美却蕴含更多的意味。整个长春藤叶片图标占地20多平方,叶片的面积和边框的比,经过科学的函数计算所得,大小比例为56:100,边框和叶片都非方非园,叶片一年四季颜色都在变幻,了解其中“秘密”的市民告诉记者,这一艺术暗含着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匪夷所思的童话精神。

艺术·百姓:山水之城的艺术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云和山水、木玩造就了云和百姓的艺术气质。60多岁的崇头镇畲村老人雷凤珠跟记者讲述了她的亲生经历,1964年的时候,崇头镇迎来了一批知青,一个叫小郑的小伙喜欢上了她,对她追求不舍,就在她们建立了恋爱关系的时候,一封哈尔滨农业厅的录用通知书寄到了小郑手中。姑娘心有隐怨:“你怎么带走我们梯田的茶山,怎么带走家乡的鸳鸯碓。”小郑心里亮堂,在他掀开姑娘红盖头的时候,让雷凤珠获得许久的感动:一幅请画家绘制的巨幅梯田茶山国画,一个亲手制作的木制鸳鸯碓。次年,雷凤珠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这段爱情故事被编成《幸福路》带进了中南海。雷凤珠穿着剧服,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合影,至今仍保留在云和县图书馆。这段守望家园、守望爱情的故事折射出云和老百姓与艺术、艺术生活久已建立链接。
    艺术修养是艺术生活的基本要求,云和老百姓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艺术修养呢?徜徉在云和市区,看到天然的自然风光我们能明白,看到那些城市雕塑我们能明白,看到从一座座城堡似的校园里走出的孩子们我们能更加明白:艺术的修养、艺术品质的形成需要具备好奇心、想象力、艺术创造力、灵活的跳跃思维等能力,而这些得意于云和的木玩教育。云和的孩子们自小手中把玩的就是木玩,学校用的最多的教玩具是木玩;这座城市化近70%的城市,很多孩子的家长就在木玩企业工作,从小家庭教育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木玩,或许长大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要从事木玩的设计、制作工作,你能说,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的孩子能不具艺术天赋吗?长大后能没有艺术生活的品质追求吗?
因为有对艺术生活的那份热爱,云和玩具企业的很多农民工还当起了“云和艺工”,他们成为城乡文化的传播者。前两个月,一些农民工还自发成立了云和喜庆歌舞团,这是云和首个农民工歌舞团,有固定成员23人,除一名云和文化馆邀请来的“文艺指导”外,成员大都是玩具厂的农民工。大型表演农民工“艺工”可以增加到60多人。他们喊出群众有需要,队伍拉到那的口号,每个月的排期都很满,场场免费演出,在群众心中扎了根。对很多参与其间的农民工来说,艺术是他们生命中流淌的血液,滚烫滚烫的,激发着他们向上的力量,调动起他们艺术生活的能量。
和艺术相伴的日子很美好,让人向往。位于紧水滩镇的老年画院成立月余,就吸引了很多退休老人前往创作。品尝着从附近茶厂来的新茶,看着云和湖四时变化的风光,天南海北的闲聊开,灵感一来,挥笔泼墨,一幅笔力遒劲的字画就在谈笑间完成,真是一次惬意休闲的心灵享受。在紧水滩镇老年画院的几个房间里,现在都挂满了这些艺术爱好者的作品,供游客欣赏。用老人们的话,他们希望自己对艺术生活的热爱也能感染到紧水滩镇旅游的客人们。
看到云和百姓对艺术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政府也进一步推动艺术的繁荣。去年来,云和商贸物流城对外招商引资,首次引进了40多家从事根雕、石雕、铜漆工艺等艺术品销售的艺术商铺,几乎所有进驻的商铺都享受免租政策。难怪云和老百姓说,能接触到的艺术门类更加丰富起来了,艺术生活更有空间了。

 

男神wm(2014-10-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