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矿藏,近年最新勘探发现的大型坡缕石矿,品位及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水泥、陶瓷、农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
靖远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矿藏,近年最新勘探发现的大型坡缕石矿,品位及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水泥、陶瓷、农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独具地域优势。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昔日“旱码头”情景再现,已跻身甘肃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行列。
现状与形势
矿产资源规划确立了规划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结束了我省矿产资源管理无规划可依的历史,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查、审批与监督管理。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取得的成效: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步伐加快,资源保障能力增强。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矿产勘查的新机制。完成各类地质调查项目744项,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面积覆盖全省的18.3%,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处,评价了大、中型水源地6处。特别是陇东煤田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1.39亿吨,增长了近30%,白家嘴子铜镍矿Ⅰ矿区铜资源储量新增29.06万吨,小柳沟钨钼矿新增钼4.61万吨,阳山金矿带安坝矿段南部新增158.2吨。格尔珂金矿、窑街、靖远煤矿等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铁、铜、镍、钨、钼、铅锌、金、凹凸棒石、普通萤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有所增加。
二是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取得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通过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落实资源整合方案,全省重点地区、重点矿区煤炭矿山减少40.9%,铅锌矿山减少达44.4%,岩金矿山减少30.8%。有效调控矿山数量。矿业权市场建设逐步规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2007年全省有偿出让探矿权13宗,获得价款1888.21万元。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公开转让32宗,成交价款9514万元。受国土资源部委托,庆阳市正宁南煤田南矿区采矿权以47.5亿元成功拍卖。
三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逐步改善。阿干镇、窑街、华亭、靖远和白银、金川、厂坝等30余个各类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达77.17平方千米,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26.9%,完成了首轮规划提出的25%的目标。矿区土地复垦面积累计达23平方千米,土地复垦率为18.4%。
四是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效果显著。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相关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整合,2007年全省共查处违法采矿行为78起,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23处,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059.6万元,罚没款154.8万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
但是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全省2942个各类矿山企业,大、中、小型矿山比例为1:2:97,大中型矿山数量偏少。少数地区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情况仍然存在,少数小型矿山还达不到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
二是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多数矿山企业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损失浪费严重。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矿山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滞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只开采、不治理的情况比较普遍,不规范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突出。矿山占用破坏的土地达264.95平方千米,其中破坏耕地22.52平方千米。开矿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
四是矿政管理尚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在矿业权设置及审批管理方面还应进一步规范,矿政管理中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我省矿产资源的赋存具有矿种多,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共伴生矿床多、组分复杂,利于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产品位高、易采选,重要矿产地集中度高的特点。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具有潜在优势。
截至2007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9种(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2种)。固体矿产地1084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固体燃料矿产地225处,黑色金属矿产地97处,有色金属矿产地232处,贵金属矿产地242处,稀有稀土分散元素产地37处,化工原料矿产地73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地39处,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地139处。共有大型矿床97处,中型203处,小型784处。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用粘土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铬、水泥配料用黄土、饰面用蛇纹岩、锌、金、碲、红柱石、普通萤石、凹凸棒石粘土、透辉石、岩棉用玄武岩、铍(绿柱石)、铅、冶金用石英岩、重晶石、钨、稀土、锗、水泥配料用红土、芒硝、水泥配料用砂、铌钽、建筑用砂、石棉等34个矿种居全国前五位,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达60种。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132.79亿立方米/年。
矿产资源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工业强省的重要保障。2007年,已开发利用矿产有75种(除油气外),矿山企业2942个,从业人数17.81万人,年产矿石量8856.37万吨。全省矿业产值已达到201.48亿元,占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产值的6.23%;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产值2403.1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4.37%;利润总额为175.81亿元,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4.95亿美元。有力支持了石化、煤炭、有色、黑色、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万元以上。这对我省的矿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资源储量探明情况及预测分析,我省重要和优势矿产主要为煤、铁、钒、铅、锌、金、镍、钴、铂族、钨、钼、锑、菱镁矿、普通萤石、芒硝、石棉、石膏、石墨、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石英砂、水泥用灰岩、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红柱石、膨润土、铬(化工用)、重晶石等28种。石油、天然气、炼焦煤、无烟煤、富铁、锰、铬铁矿(冶金级)、钛、铜、银、铝土矿、稀土、滑石、钾盐、盐矿、硼、地下水等17种矿产为紧缺矿种。
根据“十五” 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主要矿产资源需求量年平均增长速度3%-5%测算,以保有储量为基数进行预测,至2010年省内能够保证的矿产有:煤、铁、锰、钒、铜、铅、锌、镍、钴、钨、金、铂族、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芒硝、石棉、水泥用灰岩等17种;不能保证的主要矿产有:富铁、铬(冶金级)、稀土、磷、普通萤石、钾盐、盐矿等7种。2015年、2020年能够保证的矿产有:煤、铁、钒、铅、锌、镍、金、铂族、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芒硝、石棉、水泥用灰岩13种,不能保证的主要矿产有:富铁、锰、铬(冶金级)、铜、稀土、磷、普通萤石、钾盐、盐矿等9种。http://www.wm23.cn/luo123456
我的网络能力秀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40015540.html
我的梧桐子主页,谢谢送梧桐子
http://weibo.com/u/1825015794
微博互粉留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1825015794#type=-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