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习俗——“营老爷”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潮州的特色习俗——“营老爷”。在每个村都有各自信奉的神明,各类神明被统称为老爷,正月里,村村都有游神“营老爷”的习俗,不过各村活动时间并不统一,而神的身份也各有不同。每一个乡村所供奉的神都不太一样,一般自己每一个村都有他们心目中的一个偶像,潮汕地区有很多神明,里面包括佛教的、道教的、儒家的,包括这个忠臣烈士的、英雄的等等都可以变成神。潮汕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当时的原住民为大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辗转南至潮汕,与当地闽越族人交融共生,经过上千年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潮汕族群。移民至潮汕的居民把他们当地的神明带过来,原来原住民他们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所以这两方面一结合,就变成了潮州的民俗文化里面存在一种泛神的信仰。每个村“营老爷”时,村民会把神明请出神庙游行,负责“营老爷”的大多是村里年轻力壮的青年,刚刚结婚的年轻人优先。锣鼓敲起来后,各个庙里的老爷神像被抬了出来,穿街走巷,路过每户寻常百姓家。潮汕话可以算是大家公认的最难学的方言之一,也一度被认为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因为潮汕话保留了许多古汉字的用法。比如说“营老爷”的“营”字,“营”字在古汉语里面是指来回走动、飞来飞去的意思,像是在《诗经》中就有一句“营营青蝇”,也就是说这个苍蝇飞回飞去,那么“营老爷”就是指抬着这个神像在村子里面兜几圈走来走去。潮州自古交通闭塞,三面背山一面向海,潮人自称“省尾国脚”,“山高皇帝远”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避开了朝代更替的冲刷,许多传统风俗如今依然流露着汉唐的风韵。                         游神赛会“营老爷”锣鼓队是必不可少的,潮州大锣鼓是潮州最具群众性的乐种,由锣鼓乐和管弦乐组合而成,一个锣鼓队小的可以二十多人,大的有两三百号人,当地逢年过节,每有喜庆活动总少不了要锣鼓队来助兴。因为气势宏大,大锣鼓在潮州各种民俗活动中总是负责最提气的环节。在“营老爷中”,女孩子们主要负责扛镖旗为锣鼓队开道。镖旗和大锣鼓跟随着抬神像的队伍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巡游全村,热闹之至,倍显民众的虔诚。在潮州,拜神祭祀的事情主要由妇女负责,制作粿点,准备贡品等等这些许多家庭妇女都像做家务一样得心应手,所以每逢这种时候也就是妈妈最忙碌的时候了。“营老爷”拜祭的贡品有水果,三牲比如鹅、鸡、墨鱼干,甜粿等等。红桃粿是逢年过节必备的粿点,做红粿是许多妇女必备的手艺,红粿有分甜的馅、咸的馅和不包馅三种,每当拜神祭祀,家里总要做上一两筐红粿,红粿讲究色彩红艳,朝贡的时候则要成双成对不能用单数,一切都以寓意美好喜庆为准。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72718380

我的网络能力秀: http://abc.wm23.com/SB519585097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2172718380/home?topnav=1&wvr=5

 

阿哲(2014-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