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夏国国都统万城,今俗称白城子,位于中国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北端和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的交界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之后,于413年驱使10万民众用6年时间改筑汉代奢延城而成。匈奴没有文字和建筑城池的习惯,此处是匈奴在世界上唯一的遗迹。
当年筑城是“蒸土以筑都城”。“蒸土”的解释有多种:①所有的土都先蒸熟以杀死草仔、虫卵,至今墙上不长草;再用米汤石灰搅拌,一层一层夯实。②“以水沤制”,即把筑城的土闷入水,然后在阳光之下曝晒,半干之时进行夯筑,这样土质不会松软或成为粉状,在夯打过程中“水闷之土”即可成为黏结在一起的块状。③土中加生石灰和水成熟石灰并放出水蒸气被称为“蒸土”。筑城监工严苛,验收时,铁锥能刺进城墙一寸者,即杀筑这段城墙的工人,并把尸体填进城墙。
大夏国存在了28年。北魏始光四年(426年),太武帝拓跋焘攻克大夏统万城,在崔浩和宗爱的陪同下,参观穷极文采、雕梁画栋的壮大台榭,叹道:“蕞尔小国,穷侈如此,怎能不亡!”北宋初,党项人李继迁(赵保吉)依统万城拒宋,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得其地。为了防止党项人“据城自雄”,下旨将居民全部迁走,将城毁坏,移民于银州、绥州间,从此这里被人遗忘。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陕西怀远知县何丙勋前往县内白城子调查,判断白城子即大夏国都统万城故址。原统万城城址由外廓城和内城组成,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由东向西依次为外廊城、东城和西城。外廊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4700米。东西城中间由一道墙分开,东城周长为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东西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墩台,皆高于城垣,西南隅墩台高达40余米,现仍存城垣高出地面约1—10米。统万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考古文物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