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阜南县国土面积1768平方公里,耕地146.8万亩,辖29个乡镇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区,345个村(居),人口172.1万。阜南是三国名将吕蒙、解放军著名将领聂鹤亭将军的故乡。曾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龙虎尊”等一批国家级文物。
阜南县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柳编之乡、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安徽省林业十强县、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潜力城市、2010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阜南县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据对境内万沟、贺胜台等处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年前,先民即已定居在此,繁衍生息,成部落群居住。
春秋时期始属宋,后属楚地,西汉置富陂县属汝南郡,东汉又在公桥集东5里旧名阮城的地方设原鹿县,两县均属汝南郡,后为原鹿与富陂两侯国分领。三国时属魏之汝南郡,西晋废富陂县。县属汝阴郡,南北朝时,仍属豫州汝阴郡。梁初,改原鹿县置平舆县,后入北魏废。隋属颍州汝阴县。唐代在今方集区永店设永安县,属颍州,五代不变。宋属京西北路颍州,废永安县入汝阴县,设焦陂、永安2镇,元至顺元年(1330)划颍州南部(今地里城)设颍水县,至正十一年(1351)废颍水县,县境并入颍州。明属凤阳府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阳县,县境属颍州府阜阳县辖。
民国时期,属安徽省第三专员督察区(后改为第七专员督察区)的阜阳县三(焦陂)、六(地里城)两区辖地,后为王化区之全部及回流区、大田区与临泉县谢集区各一部。1947年11月23日,中共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建立阜南县。1948年1月8日正式组建,初建柴集、公桥、于集、苗集、中岗5个区。3月,建赵集区。4月,中岗区划归颍阜县。1949年2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撤销阜南县,境内仍归阜阳县辖。1949年6月3日,中共皖北区委决定成立中共阜南工作委员会,析阜阳县润河以南的赵集、苗集、于集、公桥4区及临泉县的方集区、颍上县的黄岗区共6个区于6月30日成立阜南行政办事处,治所(处级)设于薛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改办事处为阜南县,隶属安徽省阜阳专员公署。1952年5月,将阜阳县的柴集、许堂、朱寨3区划归阜南县辖,即今之全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