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大博览园(下)——蝴蝶园 农史博物馆

家乡区县: 咸阳市杨陵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宝高速中段,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与太白山和法门寺20公里之遥。图为农大博览园。蝴蝶园是昆虫馆的室外展示部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蝴蝶放飞园。蝴蝶园种植有蝴蝶的寄主植物20余种,蜜源植物30余种,园林观赏植物10余种。蝴蝶园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大多数来自秦岭、巴山和广西、云南、海南、安徽等蝴蝶自然生态栖息地。
蝴蝶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一代一般需要20天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蝴蝶成虫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一些种类成虫寿命只有4—5天,少数种类可长达2—3个月,最长的可达半年以上。
蝴蝶放飞时间:每年4月下旬——10月中旬,遇到阴雨、降温、大风等天气,不利于蝴蝶的飞行活动,常常导致蝴蝶大量死亡,并在阴雨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蝴蝶,请参观的游客注意并谅解!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按照历史顺序布展,分为“原始农业厅”、“三代农业厅”、“汉唐农业厅”、“宋元农业厅”、“明清农业厅”和“近现代农业厅”六部分,为目前国内展示内容最为系统的农业历史博物馆。
原始农业厅通过原始农业工具、生活器具等实物和图文资料,清晰展示了我国原始农业起源、发展的地域性特色。三代农业厅通过土地私有化、生产方式转变等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壤与物产、农时与物候等人们对农业科学的认识,金属农具的出现、农用动力的应用、农田水利的发展等生产力发展三大板块,突出反映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由原始向传统过渡的大变革特征。汉唐农业厅通过小麦的推广与作物结构变化、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铁犁牛耕的普及、畜牧业之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饮食文化的发达、大型综合性农书问世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农牧业融合、中外农业科技交流的盛况。宋元农业展厅通过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江南农田水利、园圃业商品化、棉花引种及传播等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重心南移后以稻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为核心的发展状况。明清农业展厅通过耕作制度的变化、基塘农业的出现、土地的开发利用多元化、农业科技的运用及发展等板块,介绍了这一时期农业精细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特点。近现代农业厅通过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农用动力由畜力向机械化过渡,近现代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等,清楚反映了在西学东渐影响下我国农业进入转型期的基本特点。
该馆还特别通过周人迁徙路线图、杨凌地貌巨幅照片及后稷雕塑,介绍了杨凌作为中国农业发祥地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全馆展示脉络清晰,特点鲜明,手段形象,知识性强。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实物、雕塑、光电以及场景再现等多种手段,其中历代农业工具、种子、生活用品等农史实物达到2000余件,包含历代珍贵农史文物500余件。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农业科技与历史文化的大观园,它与已经建成的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一起成为我校博览园里各具特色的五朵奇葩。孙武学校长表示,将把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发展成为中华农业历史文明的教育基地、创新基地和交流基地,把博览园建设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普基地和知名的农业科技旅游景点。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wm23.cn/911jideU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911jideU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911jideu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4324542.html

雷雷叫她菜青蟲(2014-10-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