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是《诗经》的发源地,也是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的故乡。2008年4月29—30号,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龙门石窟研究所、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等7家单位的国内佛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11人,对合阳县的佛教文化遗址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
在梁山的佛教遗址,勘察研究了日月崖壁画、大佛寺及万佛塔遗址等遗迹实物,考证了部分文献资料,并召开了座谈会。专家学者们认为,始建于唐代时期的合阳梁山大佛寺,从唐、宋一直到元、明时期,香客、信徒远及方圆数百里,香火十分旺盛,是陕西关中一带有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教授等专家指出,梁山千佛洞是陕西省内仅存的两处金代佛教石刻遗址之一,比陕北榆林的金代佛教石刻规模要大,洞前的崖面雕凿年代大致为唐代。合阳独有的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在陕西乃至全国是和诗经文化同样珍贵历史资源。他们建议对此积极进行科学的保护开发。
梁山佛教历史久远,传说东汉明帝二年(59年),山下创建国清寺。北魏间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访梁山寺,唐宋间香火相继。金兵南下,山寺被毁,金代皇统年间开始在梁山建造石窟。金代在全国石窟造像甚少,目前发现陕西金代石窟仅榆林和合阳梁山两处。而榆林的石窟较梁山千佛洞规模小,造像少。梁山千佛洞两石柱矗立,仿三开间佛殿形制,气势恢弘。6处石刻题记保存了从金·贞元二年(1154年)至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之间430多年的资料。虽然千佛洞造像头部残毁,但梁山千佛洞在全国佛教石窟研究史上仍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