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 />
1、岑彭(?-35年),东汉初将领,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张楼村一带)人。新莽时,为棘阳守长,绿林起义爆发,举义投诚,屡立战功,封为归德侯。从鲔击杀王莽杨州牧李圣,定淮阳城,被荐为淮阳都尉,后迁任颖川太守。继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转战河北,颇有战功。刘秀即帝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积功封舞阴侯、征南大将军。旋奉令入蜀击公孙述,直拔武阳,进驻成都附近。蜀刺客以诈降混入其军营,彭公不幸殉难。汉光武帝刘秀甚为悲痛,后在凌云阁为功臣绘像时,将其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其子岑遵,封为细阳侯,次子岑淮为谷阳侯。岑遵后又任屯骑校尉。当地人歌颂道:“我有积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警,足下生嫠。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
2、 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 城郊乡李湖村)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名列二十八宿之首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次上朝,皇帝面南座北,大臣面北下跪,而邓禹却可以面向东立,不必跪拜皇帝。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待遇面前,邓禹并不居功自傲,仅靠俸录养家糊口,让孩子自食其力, 以清正廉洁明哲保身,求得善终。战中,邓禹与光武帝“谋划营帐之中,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为显著”。邓禹率兵渡汾阴河,入夏阳,击败更始皇帝刘玄十万兵将。后封为梁侯、高密侯。邓禹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刘秀赞扬他“极有忠孝之心”。邓禹还教子有方,不置产业。公元56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显宗即位后,感其功高,拜为太傅。公元58年病逝,谥元侯。显宗追念邓禹为开国勋臣,诏画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首。
3、阴丽华(公元5~64年),东汉南阳新野(今新野县)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阴丽华雅性宽仁。刘秀即位后,欲立她为皇后,但阴丽华认为郭氏有子,家族显赫,有助于刘秀政权,力劝立郭氏为后,坚持不肯接受册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公元41年,刘秀废郭后,立阴丽华为皇后,同时又封了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帝。阴丽华为后期间,“性仁孝,多矜慈”。不干预朝政,悉心照料刘秀起居,劝刘秀爱惜民力,安抚百姓,同时注意训导后宫节俭,始终如一地追求简朴生活。汉显宗(明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永平七年逝世,谥号光烈。
4、邓绥(81-121年),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公元81年-121年),新野县人氏,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候邓禹之孙女,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专志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家人号曰“诸生”,其才能为诸兄弟所不及。其父邓训(时任护羌校尉)有疑难之事也常询问邓绥。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她牢记阴皇后的前车之鉴,摒弊扬善,不计前嫌,先后减免受阴皇后诛连被遣免者之罪,并赐赠财物田地,给以生计,并把皇戚马氏、窦氏家属因罪禁锢者赦为平民,以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她专门为内戚和邓、马、窦氏家族子弟开设学堂,传授经书,培养名门之后。绥执政严明,内检左右,外抑宗族,连其兄触犯刑律也严惩不贷。她对内精简冗员,减去宫内老弱无用之吏 500余众。她对蔡伦改革造纸术极为赞赏,下令宣传推广,并封蔡伦为候,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铺平了道路。她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她采纳西域都护任留斑超之子斑勇的进谏,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听从虞诩等人良策,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平息。大臣们纷纷上书歌颂邓太后:“兴灭国,继绝室,录功臣,复汉室……巍巍之业,可望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5、邓芝(?-252年)字伯苗,义阳新野人,东汉武帝开国功臣大司徒邓禹之后代。在东汉建安末年间人蜀,依靠巴西太守庞义刘备定益州时,邓芝为郭哪阁督,刘备出巡于郸,和邓艺深谈后,大奇之,理升为郭县令。不久又迁升广汉太守,以治严有治统,调回中央任为尚书,参与与国家大政。第一次北伐时,邓芝首次份一自己的军团,附属于赵云东战线军之中.坚守箕谷。赵云去世后,邓芝自然成为蜀汉东战线主要军团领袖之一。邓芝为将领前后二十余年,赏罚明晰,善恤卒伍,生活非常俭朴。一身之衣食均由官方薪给供用,终生不治私产,妻子有时都不免于饥寒,死时囊中全无余财。
6、 邓艾(197—264年),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末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7、庾曼倩(480—560年),字世华,新野县人,南朝梁时著名科学家,对我国古代天文法和数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庾曼倩的父亲庾诜,幼年聪警笃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知,纬侯书射,祺算机巧,并一时之绝。笺注数学名著《算经》,曾有《注算经》一书问世。同时,在细心观测天文、研究历发的基础上,写成《七曜律历》—书。这是对我国古代天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部专著。另外,还著有《文字体例》、《庄老义疏》、《丧服仪》等。
8、曹节东汉后期专权朝政的主要宦官之一,字汉丰,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历任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后以迎立灵帝封功长安乡侯。曾参与诛朝臣陈蕃等。历任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后以迎立灵帝封功长安乡侯。曾参与诛朝臣陈蕃等。汉桓帝时受宠,以迎立汉灵帝之功封长安乡侯。太后窦妙的父亲窦武有剪除宦官之意,但窦太后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事情涉露后,曹节劫持窦太后、汉灵帝,矫诏杀窦武、陈蕃。不久兴第二次党锢之祸,天下正人端士一空。后0虐弄权,扇动内外,人忤其意者,非死即黜。
9、曹景宗(457—508.9.12),字子震,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 曹景宗的父亲曹欣之,是宋朝将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曹景宗的父亲曹欣之,是宋朝将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 南齐建元初(479—482年),境内蛮人骚支,曹景宗率兵四处征讨,所有斩获。时鄱阳王萧锵为雍州刺史,又以曹景宗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督岘南诸军事,除屯骑校尉。永元(499—501年)初年,萧衍上表推荐他为竟陵太守、冠军将军。
10、庾信(513一581),字子山,祖籍新野县上港乡宅子村。生于湖北江陵一个官居显要、世代书香之家。10岁在京都做抄撰学士,15岁侍粱昭明太子讲学,与刘勰同时受到推重,博得朝廷赏识,累迁尚书度支郎,通直元外郎,后为郢州别驾,兼通直散骑常侍等职,可以出入宫禁。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庾信之前为赋,庾信之后为诗,是他开启了唐朝的诗风,成为李白、杜甫的老师,这就象鲁迅开辟了中国白话小说一样,庾信是新野历史文化的骄傲。
11、齐慎(1775-1844),字三企,号礼堂,新野县新甸铺镇齐家人,从小习武,十六岁中武秀才。最后英勇就义。他一心报效祖国, 每日操练军队,研读兵书,积劳成疾。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5月15日,齐慎在马边行台阅兵途中,病势重危终因壮志未酬,伏枕流涕而逝。后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勇毅。
12、马云卿(1877-1913),字克印, 新野县城郊乡上青羊村人,其曾祖父名驹是举人,祖父一山是拔贡。到云卿时已贫无立锥之地,常以碾房为居室。初在湖北提督第八镇统制张彪部下当兵,曾参加反清组织文学杜。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l0日主领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国,北洋军阀统治开始,奋勇军被改编, 被小人诬告,遂被革职 。解职后,他在新野县城鼓楼门里住闲。因壮志末酬,郁积愤懑, 遂携其祖父遗书两箱,赶北京谋职。 民国2年(1913年)秋, 袁世凯的党徒张镇芳欲害云卿,便罗织罪名,以“诬良为匪, 勒索六万两(白银)”为由, 在北京将其逮捕下狱。遇害前他怒不可遏厉声斥责:“我北伐将领何罪之有?尔等背叛革命, 就开枪向我打来!”坐在大椅于上,就义, 终年36岁。后, 云卿之侍卫将其遗体移葬于北京英属义地。
13、 罗飞声(1879~1913),字锐青,笔名蜚声、非声、新野县城关人,清末秀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到南阳公学任教务长。 因受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参加了同盟会, 民国2年(1913年)春,飞声受马云卿委派, 重返开封参加了《民立报》的编辑工作,曾多次往返于开封、南阳之间,和马云卿保持着密切联系。该报是国民党河南支部的机关报,每天出两大张。其主旨是“启发民智,采访民隐,发扬民主,坚定民心”.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战斗性揭露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宣传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及白郎起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