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窑洞,大多数都会想到它的冬暖夏凉,而对窑洞本身并不了解。延安的窑洞分土窑洞和石窑洞。石窑洞是用石条或砖做成的,坚固耐用。延安大学的砖窑洞群,气势宏伟。但最常见的则是土窑洞,在凤凰山麓以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地随处可看到其踪影。
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有木桌、木椅、土炕和农家的一些物什。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向纵深挖掘。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至8米。门窗用木框,窗户上糊纸或镶玻璃。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土里土气的窑洞成了延安旅游的一大景观,也成了考察的重点对象。它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也是陕北民俗的体现。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延安的窑洞是度量人生境界的一台天平。今天,只要想一想那些住过窑洞的革命先辈,想一想他们开阔的胸襟、顽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生活中的挫折而垂头丧气?还有什么借口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放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