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炉食类 炉食类指用鏊子平底锅烤制而成的食品。
炉食类食品以饼子为主,饼子又有粗细粮之分,小麦面制作的叫饼子,而粗粮制作的叫火烧。
【烙 饼】 小麦面加盐、油和好,做成饼形,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烧烤而成。
【蒸 饼】 做法不详,待考。
【煮 饼】、
[pre]原料配方: 皮料:熟标粉12千克红糖2.25千克食油1.5千克饴糖5千克碳酸氢钠25克水4千克 馅料:熟标粉1千克绵白糖3千克蜂蜜1.75千克桂花250克 浆料:白砂糖3.5千克饴糖7.5千克蜂密1.25千克桂花250克炸制油6.5千克桂面用芝麻仁8千克制作方法: 1.和皮面:先将熟面粉倒在案板上摊成圆圈,再将红糖加水溶化,倒入饴糖和食油搅拌均匀,加热煮沸倒进面圈内,加上碳酸氢钠,和成软硬度的面团。 2.制馅:先将熟面、锦白糖、桂花拌匀,再将蜂蜜加温化开倒入,擦拌均匀。 3.制坯:称取皮面24克、馅6克包成圆球形待炸。 4.炸制:油温升到200℃左右下锅炸制。炸前先将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目的是浸去浮面,减少油锅杂质;同时可防止露馅、脱皮。放入油锅炸至毛坯浮起呈棕黄色,表面出现小裂纹时即可捞出。 5.挂浆粘麻:待浆料熬至116℃左右,将炸好冷却的半成品分次倒入浸泡片刻,捞出粘麻,要粘裹均匀。质量标准: 形态:圆球形,大小均匀,每千克20个。 色泽:棕黄色,均匀粘附乳白芝麻仁。 组织:酥松柔软,拔丝,不玷牙,无杂质。 口味:绵甜可口,具有蜂蜜及桂花香味。【煎 饼】 将小麦面、豆面和成稀糊状,用勺舀到鏊上摊成薄薄一层,经多次翻烙而成,将烙好的煎饼切成细条状,与菜或臊子调匀食用。
【干面饼子】将小麦面和匀,扭成饼形,上鏊烧烤而成。
【起面饼子】将小麦面和好,发酵,调匀味道后,做成饼烤制而成。
【石头干饼】锅内放很光滑的小鹅卵石,烧热,将小麦面加鸡蛋、油和好,做成较薄饼形,放在石头上烙烤而成。
【酥饼子】 小麦面加油、水和好;小麦面用纯油和好,用两种面团做成扁圆饼形,经鏊烙、火烤而成。
【一窝酥】 小麦面用油和匀,醒好拉成丝,团成团压扁,经鏊子烙烤而成。
【枣泥饼子】小麦面和好,包枣泥上鏊烙、烤而成。
【糖饼子】 小麦面和好,包红糖上鏊烙、烤而成。
【肉饼子】 小麦面和好,包肉馅上鏊烙烤而成,即馅儿饼。
【菜饼子】 小麦面发酵后,包菜馅上鏊烙烤而成。
【月 饼】 小麦面加鸡蛋、植物油、粞瓜水和匀,取一块擀薄,中间包红糖、芝麻、青红丝等馅,放在月饼壳儿做月饼的专用器具,枣木或梨木制,六寸见方,中间一圆形凹陷坑,刻有各种好看的图案,用以拓印图案中拓成印有一定图案的饼形,放在沙鏊儿一种用土制方法烧制的鏊子,类似沙锅,平底高沿,有盖,做成的食品口味独特或铁鏊上烙烤而成。
【团 圆】 做法与月饼同,大小有别。其直径约一尺五寸,上有各种花纹。中秋节晚上,用它供祭月亮后切成数份,全家每人一块,取团圆之意。
【葱花饼】 小麦面加葱花和匀,擀成很薄的片饼,经鏊烙烤而成。
四、 油炸类 指用油炸而成的食品。主要食品有:
【油 糕】用软黄米面或软糜子面加水和好,上笼蒸至柔韧有筋,揉匀,取鸡蛋大小面团揑成薄壳,中间包用红小豆、红枣、糖精做成的馅,经油炸熟食用。
【油 条】 做法常见,此省略。
【油麻花】小麦面用油、盐、粞瓜水和好,搓成长条状,再甩成麻花状,经油炸熟而成。
【油佛手】做法同油麻花,为佛手样。
【油花花】做法同油麻花,多为菊花形。
【油蛋蛋】做法同油麻花,红枣大小,外裹芝麻和白糖。
【油圪扭】做法同油麻花,为扭花形。
五、其他类
【碗饦子】平遥碗饦子是驰名三晋的风味小吃,民谣有“平遥三件宝,熟肉、碗饦儿、案案糕”。清光绪年间,平遥城南堡著名厨师董宣,总结前人经验,创造出色、香、味俱佳的平遥碗饦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从北京到西安路经平遥,吃过董宣做的碗饦子后,赞不绝口,赐于重赏。平遥碗饦子制作方法独特,先将小麦面或荞麦面用温水调成糊状,放入油、盐、葱花等佐料,由稠到稀调匀,盛入小碟,上笼蒸熟后放凉。色淡黄,互不沾连,折卷不断。食用时冷调、热炒均可。冷调时将碗饦切成条状放入盘内,加醋、蒜泥、芝麻酱、香油、辣椒面、大料水,拌匀而食;热炒时用熟猪油或麻油抄底,先用葱蒜将碗饦爆炒,再加入山药蛋丝或豆芽菜,烹以酱油、醋、大料水等。平遥碗饦子历经百余年,深受群众喜爱,城乡庙会、集市上,碗饦小摊随处可见。
刀削面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