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名字的由来
发迹:端王登基
宋绍圣二年,赵佶受封于端州为端王。
端王赵佶至死都这样认为:自己之所以交上好运,无端端登基为帝,一是端州福地的庇荫,二是上天赐予他一个与他生辰八字吻合得天衣无缝并且踢得一脚好球的高俅。
端王在被册封为端王之后,在是否应该收高俅为亲信的问题上亲自去请教精通易经的王都尉。
端王:“这高俅踢得一脚好球,孤想要他做亲随,不知都尉意下如何?”
王都尉郑重占卜,不迭点头:“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宫中服侍殿下吧,是为大吉!”
端王大喜,当即赠与古玩玉器以谢。
且说端王自从收了高俅做亲信之后,果真如鱼得水,事事顺利。
时光荏苒,世事无常,哲宗皇帝突然之间驾鹤归天了。由于哲宗生前没有儿子,太子也从无从立起。朝中文武百官商议,一致同意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
元符三年,端王便成了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端王登上皇帝宝座,庆幸之余,认为自己主要是靠封地端州这块风水宝地发迹的,故对端州念念不忘,恩宠有加。
忽然有一天,宋徽宗对高俅说:“朕想将端州改为兴庆军(“军”为宋代军事重镇的名称),设置兴庆军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爱卿认为如何?”
高俅何等聪明,马上拍手称赞:“皇上圣明,兴庆这名命得好,预示兴旺喜庆之意!”
宋徽宗:“没有端州就没有端王,没有端王就没有朕的兴旺喜庆,端州乃福地啊!”
高俅献媚地:“既然是福地,不如把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吧!”
宋徽宗:“好!朕也正有此意!”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
准奏:御书肇庆府
历史学家说:如果广东通判燕瑛政治智慧不高,当年没有奏请宋徽宗赐书“肇庆府”的话,今天肯定就不会有肇庆之名,并且闻名遐迩。
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的一个躁动的夜晚,广东通判燕瑛突然心血来潮,翻身起床掌烛飞快地在一方端砚上研好墨,铺开折子,奋笔疾书:“……“肇”乃发端也,“庆”乃可喜可贺,合二为一,即“喜事是从这里开始”之意……恳请皇上圣恩,御笔赐书……”
广东通判燕瑛文思如泉,奏折一气呵成。
这份还散发着墨香的奏折辗转传到宋徽宗的龙案上,他只看了一篇,马上不假思索执起朱砂笔御批奏准,将兴庆府改名为肇庆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