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特点
增城丝苗米晶莹洁白,因油质丰富而略泛丝光,自然清香。米粒长5.4至6.6毫米,长宽比大于等于3,直链淀粉15至23%。米饭软硬适中,爽滑芳香,口感类似泰国茉莉香米。米饭加入上汤水搅动后,饭团散开,汤仍清澈见底
发展历程
据(《增城县志》1911年清·宣统版)记载:“……案近来早熟有拣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晚熟有泉水粘丝苗最佳。”可见该市丝苗米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至建国初期,该市丝苗米种植仍有较大面积,据口碑:正果晚稻丝苗种植面积十分之四、五,不少以丝苗谷交纳公粮。可见丝苗种植之广。
建国后至五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传统的老丝苗品种种植年代久远,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表现产量低、易感病、不抗倒,加之当时粮食生产强调高产自给,忽视质量,没有按质论价,丝苗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著名矮脚丝苗于1958年泯灭。1973年全县高脚丝苗种植面积已不足5万亩,总产900万公斤,出口量500万公斤。1982年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二百亩。
对于丝苗品种的混杂、种植面积日益缩减,农业部门早已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起,市农业局种子站、市农科所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采用系统选育、野生稻远缘杂交遗传育种、聚焦太阳能辐射诱变育种等技术手段,成功地选育出了丝苗选6、矮丝苗83-1、矮丝苗选8、野澳丝苗、桂野丝苗、增野丝苗、长粒丝苗等系列丝苗新品种(品系),它们的共同点是:口感、食味与原老丝苗品种无异,产量却比原老丝苗品种成倍增加,抗病虫性、抗倒性明显增强,适应性更广,因此,在生产上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新丝苗品种不但在增城市大面积种植,而且还被邻近省、市、县大量引种,增城泰稷发展有限公司、增城市优质米基地公司、增城市新粮贸易有限公司分别以之作为加工原料,开发加工了“泰稷”牌、“挂绿”牌、“荔新”牌等系列丝苗米,并采取“公司 农户” 的经营模式,大大促进了我市及邻近省、市、县丝苗米的生产发展。1986年,全市丝苗米种植面积为4.5万亩,1999年达到16.6万亩。为保护增城市这一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健康发展2004年我市着手申报增城丝苗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获得通过。
现在,古老的农家丝苗已被新育成品种所代替,保留下来的单株,仅作后人育种材料。
丝苗选6、矮丝苗83-1、矮丝苗选8是我市上世纪80年代主栽丝苗品种,现生产上已不再应用。野澳丝苗、桂野丝苗、增野丝苗是我市上世纪90年代主栽丝苗品种,现已被长粒丝苗等新型丝苗品种代替。
品种发展
增城丝苗稻最初是由增城野生稻衍化来的高杆品种。增城野生稻已有9000图3 增城丝苗米生产基地收割作业[4]
多年历史,原产自广州市萝岗区镇龙镇洋田河流域,洋田河自镇龙经中新、朱村汇入西福河。直到20世纪80年代,从洋田河到西福河30多公里长的河边沼泽地都自然生长着茂盛的野生稻。增城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形态特征与高脚丝苗相似,高秆、叶窄长、叶色青翠、谷粒细长、谷壳麻黄色,稃(fū,谷壳)端有关刀尾等,且两者都属强感光性稻种。但丝苗稻比野生稻穗长、粒多、饱满,丝苗千粒重17.5至18克,野生稻千粒重14.4克。高脚丝苗属晚稻品种,抽穗期与增城野生稻中早熟类型吻合,都是10月1日左右。高脚丝苗11月5日成熟,平均亩产386斤。因野生稻紧靠水稻田,可能野生稻与栽培稻自然串粉产生变异,或是野生稻产生基因突变,当地农民发现优质稻穗后摘回播种,形成了最早的丝苗稻。
高脚丝苗秆高易倒、产量不高,但米质特优,一直沿用到1973年。科技人员从1972年开始培育新一代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丝苗米良种。1978年育成著名的特优品种丝苗选6号,平均比高脚丝苗增产20%左右。1985年培育成矮秆抗倒、米质特优、比高脚丝苗增产80%的新一代矮秆丝苗品种双丝苗2号。另外,利用增城野生稻与国内外栽培稻优异种质进行多元配组杂交遗传育种,培育成野澳丝苗、桂野丝苗、增野丝苗、红野丝苗6号、黑野丝苗、五香丝苗、巴野丝苗等30多个适应性广、各具特色的优质丝苗米品种。
荣誉认证
1986年,增城被中国国家农业部批准为优质米基地县,1994年增城丝苗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中国国家“星火计划”,1995年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商品粮基地县。丝苗王和金装丝苗两个品种获得国家专利;泰稷牌丝苗米在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穗珍牌香丝苗米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挂绿牌营养保健米荣获第二届亚洲国际名优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博览会国际金奖,挂绿牌特级丝苗米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