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汉族为龙,畲族为猎犬等等。在台湾有些地区孩子在15岁的七夕时,答谢七娘妈。民间认为:孩子在15岁前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看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潮汕也有“姑嫂鸟”传说,大意是人遇到老虎攻击,变成鸟上树。这应该是古人鸟图腾的遗存。
潮汕人认为人去世后,其灵魂则会化为蝴蝶或者飞蛾,在某天会回家看望亲人。有的地方称黑色蝴蝶为“死人蝶”,是不能碰的,否则有晦气。这可能古越人蝴蝶崇拜的遗存。
在潮汕,福建,台湾,大量的三山国王庙,这也很有可能源自古越人山崇拜。
潮汕人把榕树称为“神树”,所谓“前神后德”(前榕后竹),潮汕平原每个村都会把榕树种在村口,称“风水树”不能砍伐。有的会在老榕树下设一小神庙。有的村妇会向榕树求子。福建福州和广东揭阳都有“榕城”之称,可能是古时榕树多的缘故。古越人也有树崇拜的信仰,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如今有拜树神的习俗。
在古代,潮汕人把蛇当神,韩江的水神便是一条蛇。以前有的庙里很多蛇,社日时候便抬着蛇出游。这个习俗在福建和马来西亚有些地方还存在。用祭祀活蛇,是东越人的习俗。如今蛇崇拜在潮汕还没消失,我几年前在潮南一个庙里还见过一黑蛇的神象。虽然潮汕人爱吃蛇肉,但大蛇一般是不能打死,老人会对年轻人说:大蛇是神明,不能打。
青蛙崇拜,因为青蛙繁殖时生出许多蝌蚪,古越人把青蛙当作多子的象征,把青蛙当图腾。在出土的古越人铜鼓上经常见到许多青蛙的图案。在潮剧中,戏神便是田元帅。几十年前的粤东还有“观戏童”的习俗,客家话叫“观田鸡公”。如今的福建一些地方也有祭祀青蛙的习俗。社日便要把去田里找青蛙,让它站在肩膀,有的人则抬着大型的青蛙神象游村。这些习俗可能是古越人留传下的。
古越人有水崇拜的信仰,崇拜河神。潮汕有“买水报地头”的传统。人去世后,儿子要带着纸钱去河边,向河神下跪,把纸钱抛向河,把水取回家擦洗尸体,并向三山国王庙“报到”。当然这一习俗在城市已基本消失。
潮汕某些地方有放寮的习俗,和黎族,摩梭族类似。当女孩成人的那些天,要在田野搭一草棚居住,约会喜欢的男生。
“出花园”这习俗可能是来自古越人的一支花图腾部落。华南地区的花崇拜信仰可以追溯到华胥国。在中国上古时期,华夏的“华”就是“花”,“帝”与“蒂”相通。玛雅相形文字中的“花”与“帝”为同个字。陆思贤先生说:“华胥也即‘花醢’,今言‘花蜜’,华胥义为光华而又甜蜜的花朵,伏羲氏的母族是一枝花。伏羲一作宓牺,宓一音蜜,概有袭母名之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