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1174~1243) 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真定□城(今河北藁城)人。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
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哀宗正大间在史院主持史事,修《宣宗实录》;书成,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金亡北归,隐居乡里以终。他颇有政治才能,然而由于多年居于闲散的位置上,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为人滑稽多智,而能雅重自持,谋事详审。王若虚是金代的重要学者,精于经、史、文学,独步一时。
元初文学家李冶在《〈滹南遗老集〉序》中指出:今百余年,鸿生硕儒,前后踵相接。考其撰著,訇磕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唯于议论之学,殆为阙如,惟滹南先生学博而要,才大而雅,识明而远。所谓虽无文王犹兴者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其经学、史学和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主要反映在所著《滹南遗老集》中。此书共45卷,包括《五经辨惑》2卷,《论语辨惑》5卷,《孟子辨惑》1卷,《史记辨惑》11卷,《诸史辨惑》2卷,《新唐书辨惑》3卷,《君事实辨》2卷,《臣事实辨》3卷,《议论辨惑》1卷,《著述辨惑》1卷,《杂辨》1卷,《谬误杂辨》1卷,《文辨》4卷,《诗话》3卷,杂文及诗5卷。
其学术论著部分,辩难驳疑,不落窠臼,对汉、宋儒者解经之附会迂谬以及史书、古文句法修辞之疏误纰漏,多有批评订正。其《文辨》、《诗话》专门论文论诗,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却从始到终,观点鲜明,有不少独到见解。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252053061/home?wvr=5&s=6cm7D0
新浪博客
网络能力秀
http://abc.wm23.com/houzhaohong
梧桐子我的家乡藁城
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gaoche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