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再一次挑战观众的味蕾,现已经播出第5集《相逢》。对于第二季的热播观众评价不一,但大家还是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每周按时收看此片。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下咱们老赤峰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吧
哈达火烧
哈达火烧是赤峰市的名小吃之一,主要原料为面粉、盐等。
哈达火烧,又名杠子火烧,也叫火烧,在赤峰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形状如上下合在一起的小圆盒子。制作方法比较特别,主要用盐和矾和面,再加黄油和白糖,反复揉搓后,再用杠子去压,直到结结实实,装进模子,放到烤炉中烤熟。特点是不怕挤压,不怕冷冻,不怕日晒,不发霉变质,装在车上,驮在马背上,放在褡裢里都行。所以旧时到过哈达街的人,都要装上一口袋“火烧”,或远途充饥,或赠送亲友。
对夹
对夹是一种烧饼里夹薰肉的特殊食品,吃起来香脆适口,味道鲜美,就餐时买上几个,亦饭亦菜,十分方便,是人们喜爱的大众化食品。赤峰对夹自1917年苏文玉创建“复生隆”对夹铺后而逐渐闻名四方。
对夹源于一种“杈子烧饼”,这种烧饼与普通芝麻烧饼除了在和面和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外,还在于从吊炉取出之后,再摆到一种铁制杈子上,回炉以微火重烤一遍,这样做成的烧饼,外脆内软,别有风味。对夹内的熏肉也十分讲究,精选十几种配料调味,香而不腻。2003年,“福兴楼对夹”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
哈达饼
哈达饼是赤峰所独有的风味食品。
说起来哈达饼的问世,实出偶然。据传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赤峰的面点师傅在做南沙饼、豆沙饼时,由于剂头无酥、油多、少馅成了余面,师傅们就想了一个法子,把剂头擀开,包上酥和糖烙饼,结果特别受欢迎。赤峰的各大饭庄相继制作,名噪一时。
哈达饼是近似于点心的饼,造价较高,用水油面和油酥擀成皮,包干果甜馅,烙制而成。制作过程是先制饼坯:将面粉加白油(粗制奶油)或奶油和成酥面。另用面粉和白油及水和成水油面团,然后用水油面包油酥面,擀成圆片成饼坯;再制馅:熟面粉加白油、瓜子仁、芝麻、核桃仁、白糖调成甜馅;最后烹制:饼皮上放馅料抹匀,从两头对卷,再盘成圆饼形,擀成荷叶饼状,放入铛内,用小火烙成虎皮色,烙熟后出铛,切两半或四瓣即成。制成的哈达饼具有掉在地下粉碎,放到嘴里不用嚼,酥脆香甜等特点。
克旗达里湖华子鱼
华子鱼,学名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Dybowski)]其抗温,耐盐碱、食性广、生长快、味道鲜等优良性状,在内蒙古、东北及京津地区享满盛誉,具有较大的开发和推广价值。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华子鱼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大中水面分布很广,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华子鱼在各地相继消失。
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面积约238平方公里(约37.7万亩),年均水深6.7米,最大水深13米,ph值9.4,总碱度45me /L,总含盐量5‰,是一个碳酸盐型半咸水湖泊,而华子鱼目前在达里湖中生存良好,年产量稳定在20万公斤左右。
这里的华子鱼十分独到,生长期长、成鱼不足半斤,属廻流鱼,在此甩籽后即死去。肉质紧密有韧性,此类鱼的最佳吃法是干煎,特别适合用盐煨好晾去水分后煎焙,切忌鲜炸,切记要晾干水分。干煎华子鱼是赤峰人钟情的佐酒菜,是当地人的特产小吃。
蒙古凉粉
原为清宫中的小吃。康熙年间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喀喇沁王后,先传入当地蒙古上层人家,作为夏季消暑冷食,后又传入民间,并以此为高雅事,故又称为“蒙古凉粉”。
当地汉人也吃凉粉,但用淀粉制作。而“蒙古凉粉”则以荞麦为原料,经碾轧、过箩等工序,以清水和成糊状,放在锅里煮,待稠时舀出摊于盖帘、案板上冷却。吃时,使一种薄铁片斜下穿孔一层层向下刮,则成一根根长条,盛入碗内颤颤巍巍,呈半透明状,浇酱油、醋、芝麻酱及葱丝、芥末等佐料,并点一两滴香油即可食用。蒙古凉粉清香扑鼻,色泽鲜艳,凉爽可口,且有清馨之荞面香,一看即令人垂涎,为夏季消暑之佳品。
锦山熏鸡
熏鸡是赤峰锦山(公爷府)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锦山熏鸡味道鲜美、颜色漂亮。过去,锦山卖熏鸡的多在夜间,卖者背着篮子,手里提着灯,走街串巷高喊:“五香唉!熏鸡唉!”。为什么夜间卖呢?因为人们劳动一天了,晚间休息时好喝酒,熏鸡是下酒好菜,又有滋味又方便。熏鸡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