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公元前522-前489),春秋时鲁国人。冉氏,名求,字子有。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
冉求的故里何处?据考证在山东省枣庄市的庵上村。庵上村位于薛城区陶庄镇西北部,在奚村北一里许。庵上村内东首有一座庙,庙堂内供奉的就是冉求。曾听高龄老人刘家启说:“庵上村有一庵一庙,庵叫紫竹庵,庙叫冉子庙。家乡人为缅怀先贤在故里建造了祭祠”。古时代的圣人、贤人、智人逝世后,多在他们的家乡、故里建祠、立碑,一是不忘前人的功绩,二是勉励教育后人。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冉子祠经过多次复修,仍香火不衰。
冉求在春秋时代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家臣时,曾在奚村与后湾一带打过仗。《滕县志》载:“(冉求)宰于季战于郎”。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方位,“郎”就在夏代所封奚仲侯国的“奚都”(也称奚邑)遗址上。这个遗址,根据出土的器物判断,上从新石器时代下至商、周、秦、汉,有多属遗址叠压,延续的时间特别长,截止到明代,后奚村迁到薛河南支西岸时止,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后奚村的村落就在“古奚都”和“郎城”的遗址上,为怀古起见原村名叫“奚村”,因在奚村的东南方里许,又形成了村落,名为“前奚村”,将原奚村称其为“后奚村”。后奚村的土地大部分在村西,村西有一条南北小沙河,不影响村民来回种地。因明代在小沙河的基础上开挖薛河南支,后奚村的居民为种地方便迁到河西岸。薛河的走向从北向南又折东向南。村落就建在河的拐弯处,村名俗称“湾里村”,原来的“后奚村”消失了,“前奚村”的“前”字不用了,就是今天的“奚村”。冉求就生活在这方土地上,因为他是鲁国人,又是季氏宰,对外来的侵扰势力当然要奋力反抗,既保护季氏的生命财产也为当地人民创造了平安生产的环境。
古时候有叶落归根,人死葬在故土的习俗。因而冉求墓就在庵上村东一里许的小山上。这座圆形小山名为“绣球山”,在小山顶端偏东南15米处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冉求之墓”字样。碑已破碎,碑座尚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