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沈海高速公路“三都澳、飞鸾”口,沿蜿蜒狭小的水泥山道艰难攀行。澳里村乃山中盆地,中为宽阔水田,村屋三五散落,围于水田四周,低山四伏,不知水出何处,亦不知世界之外尚有何村,叹为武陵之境。村屋多用当地开采之石砌成,计有人口数百。
先去白马山峰顶,游览白马山道观。观名三清,祀太上老君,倚白马峰岩下,孤城独守,下临悬崖万丈。远望群山,皆著脚下,绵延起伏,舒旷至极,秀媚青翠,重峦叠嶂,层达九十之多,蔚为壮观。左右龙虎相应,近有低案伏于前,气清神爽,真天神居所。周围无大树,只有矮木苍翠。峰后有二岩如鹰,耸附山壁,栩栩如生。
据介绍,曾有温州某老板,一日梦见一山岩下,有未完工道观,神人与其曰,屋尚无片瓦,请前往协助。之前此地在宁邑小有名气,但尚未闻达于他乡。先生觅四年而不得,鬼使神差,竟因缘而来此境,慷慨解囊,即得安妥。此前数年之事,后白马山名气大增。今日前往,道观又新建大殿和道士居庭,此二建筑尚也未完工,顶亦无瓦,今不知又有何方施主捐助兴之。道长不知何往,只见山门紧闭,一任清风徐徐。门前沙石堆砌,有鱼池,池水清洌见底,和此山一样清秀,不参任何浑气。
白马“鞍”上另起一峰,为福建宁德电视差转台,因要绕转进入,未去。远望楼台、电视塔,矗于峰下坡边,不知此中“仙人”,是在抱怨工作环境艰苦还是庆幸工作环境优越。
下山行数公里,入左道不远,前往探访宁人皆知的筠竹坪。筠竹坪,为地名,建有白鹤宫,祀黄岳。黄岳,宁德飞鸾洋头山中贤人,唐末由乡贡入太学,精研阴阳术数、易卦之学。时逢黄巢之乱,避居故里山乡。王审知入闽称王,力请出山入仕,岳念故国亡唐,无以推复,乃携兄弟家人溺于飞鸾龙潭,其家白犬亦随主人自尽于潭中。来邀使吏无以复,亦随之投潭而尽。其神灵验,乡人追思,先立祠于梅溪,后复建庙于筠竹坪,历代香火不绝,有求必应,宋元累封至玉赐忠烈恩王。梅溪故庙已不知何在,而筠竹坪求梦典故,盛传于宁邑历代不衰。又分炉于城南,即今南门忠烈王庙,是宁德无人不晓之大庙,信徒广众,香火炽盛,但以筠竹坪为祖庙。
入白鹤宫前,先到路边黄岳父母坟墓前探游。墓初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为市级保护文物,于一九九七年由宁德市政府重修。后人于墓前建有一亭,立志铭介绍黄岳生平事迹。墓坐乙辛夘酉,墓碑中央刻黄氏历代祖先祖婆神位,左刻其父与母杨氏,右刻其叔及婶,落款载岳、劲、轻三兄弟及孙代数人所建。由于行色匆匆,未带纸笔,以上记忆多有遗漏,其兄弟名字由同行告知。
墓起于独立山岗,四面青山环抱,罗城紧闭,为安宁静宓之佳域。山体清秀纯美,前有低山潜伏而来如印绶。同行者说,当地有传闻,此墓高三尺出一朝天子,低三尺只为万代香烟。传闻耸听于耳,但却对此文化古迹多增一份传奇与迷恋。
筠竹坪,周边无村落,数里无人烟,唯青山青,突兀傲立,唯四周坟墓多坵。有山坡下独立一墩,建有古庙一座,为筠竹坪白鹤宫,即祀黄岳之忠烈王庙。庙前突出部,有古树参天。庙不知建于何年,道光八年、光绪十年重修,宫边有二石碑志之。庙前扁额题于一九九二年,看似有百年经历。庙堂天顶为木雕凤凰池,长年香火烟熏,漆黑如墨。与同行叹曰,香火兴旺可见一斑。
黄岳三兄弟皆为神,分坐正堂左中右,还有其他从神众多,庙前右边还立一低龛如笼,内塑一白犬,名白犬将军,即当时随主人自尽者。呜呼,仿佛五代事历历在目!
前堂右厢房有床铺二张,大概是求梦者卧榻。
到白鹤宫,正逢后堂改建翻修,技工忙于木艺,神像安座于前堂,宫妇忙煮长寿面相待。正饿得欢,吃面与现在酒醉写字一样,一骨轳顺畅!按惯常例,送钱与宫妇做点心费,坚不收受,无奈,做建庙之资,始纳,并坚决要题名留字开发票。
情牵筠竹坪,全因少时听闻乡野趣事。趣事多为宁德古人前往筠竹坪求梦典故,故事太多,但道听不全,待以后收集再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