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猪主产于重庆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 特定品质 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膛”、“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膛”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 荣昌猪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
荣昌白鹅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广泛分布于平坝和丘陵水稻产区。荣昌白鹅属中国白色鹅种的优良鹅,具有生长快、肉质好、耐粗饲等特点。荣昌白鹅体躯呈椭圆形,全身羽毛洁白,喙、肉瘤、胫、蹼呈橘红色,虹彩蓝灰色。公鹅体形较大,头颈稍粗,额部有一呈平圆形的肉瘤,好斗,叫声高而哄亮,体重4.4~5公斤。母鹅体形略小,体重4.3~4.9公斤,头清秀,颈细长,肉瘤不明显,性情温驯,叫声低而清脆,腹部有少量不太明显的皱褶,俗称“蛋包”。 荣昌白鹅,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在清光绪年间,荣昌白鹅已被列为全县重要特产之一, 是荣昌的重要宝贵资源。
荣昌的夏布生产,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其上品在唐代就已成为贡品。夏布是用苎麻线经过多道手工工序编织而成。根据不同的要求,能够生产出粗布、细布和罗纹,用途很广。尤其是漂白细布,具有布面平整、莹润光泽、洗后易干、烫后凌角明显、坚韧耐用的优点;制成的时装,典雅大方,深受人们喜爱。民国时期,全县拥有夏布织布机5000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大都出口欧美、南洋等国家。民国初年,周义和曾在0.75米宽的布面排上3600根线头织成一对夏布,经漂洗加工出来,正所谓“濑溪河水漂洗夏布甲天下”。
荣昌陶器原产地为安富镇,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一说起陶器,荣昌人就一脸骄傲和自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