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们已经非常熟悉并普遍认同的弥勒佛以袒胸露腹、方头大耳、面含笑意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精神,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高度中国化的产物。五代后梁高僧布袋和尚法名契此,从公元988年宋代赞宁所著的《宋高僧传》到现在的所有佛教辞书都记载奉化僧人布袋和尚是“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从宋代以来佛教界一致公认奉化布袋和尚是弥勒化身,佛教辞书均记载布袋和尚出家、圆寂、说法的奉化岳林寺、雪窦寺为弥勒道场。布袋和尚出家后,常来风景秀美的雪窦山,并与雪窦寺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慈祥可爱、笑口常开的形象,长期来深受民众的信奉和喜爱。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
正因为布袋弥勒与奉化布袋和尚的诸多渊源,奉化市政府于1999年启动报批,在弥勒道场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2005年9月,国家宗教局正式批文,同意在奉化雪窦寺修建露天弥勒大佛。这也成为国务院新《国家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后,正式由国家宗教局批文而建的国内第一座大型露天佛像。2006年12月29日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正式奠基开工,并定名为“人间弥勒”。
建成后的露天弥勒大佛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是海内外最高的坐姿铜制弥勒大佛,这是佛教文化的传世精品。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中轴线为大佛主景区,东轴线为大佛副景区,西轴线为原雪窦寺建筑。六大区功能布局动静结合分别是:大佛核心区、礼佛朝拜区、弥勒群雕区、文物展示区、休闲修身区、旅游购物区。新建的主景区中轴线从南入口至大佛全长650米,高差55米。沿轴线景点依次有:八功德水广场、定慧桥、大山门、御碑亭,建筑面积1288平方米的摩尼宝殿,近万平方米的弘法广场(广场中心设有大型动态雕塑“花开现佛”),大铜牌楼,再沿25米宽台阶而上是五供台,布袋谷、弥勒百态园、天慈阁、天宁阁、露天弥勒大铜像。大铜像左下方为八角七层水晶万岁塔,右下方为万年阁,大佛基座内设有可容纳1200人的弘法讲堂、弥勒文化博物馆和功德林碑墙。从讲堂向上走可直上佛座莲花恭抱佛脚,向下走可直至地宫,地宫有明有暗,明宫可供游人参观,暗宫内藏法物珍宝。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后,遗落在奉化各个地方的弥勒文化将会连成一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