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旅游

家乡区县: 潮州市潮安区

     潮州,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近3年来,这座走过1600多个春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潮州”的建设进程中,“大手笔”频出,亮点纷呈,让世人为之瞩目:

在古城区,“十八梭船廿四洲”、重瓴联阁、全面修复后的广济桥,横跨韩江再现风流;“翰墨书香”的饶宗颐学术馆,成为潮人心中的文化圣殿;风格独特的太平路牌坊延绵矗立近两里,国内最大的牌坊街即将修复完成,沿街配套以各种功能区吸引八方来客……一个集展示、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古城文化旅游区已初步显现规模。

在新城区,富有时代感的市人民广场建设日臻完善,与南侧的文化长廊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里不仅成为集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更是介绍潮州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靓丽文化景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在乡村,“农家书屋”把书籍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城乡文化行”、“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潮乐潮曲表演、潮剧演唱、花灯展览、灯谜竞猜、木偶展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备受喜爱……基层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潮州,这个有着“中原古典文化橱窗”之称的古邑,在改革开放文化建设新风的鼓荡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放眼今日凤城,文化活力与日俱增,文化之花正处处开放。 (广济门)

潮州是一座山水名城,三向环山,一面临水,处处透出秀美的风姿。潮州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东晋时代成为潮阳县治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统治中心。

  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潮州也是历代遭贬谪官员理想的安置场所,更是被流放岭南蛮荒之地者的必经之路。这些朝廷政治斗争的失意者给这片土地最早带来了中原文明,使之在本地繁衍成长,酝酿成为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并随人口的迁徙,将它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韩愈就是这些官员的一个典型代表,当年官居的韩退之,因谏迎佛骨而遭贬谪,被逐出朝廷,派驻潮州担任刺史。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独具特色的广济桥、国内规模最大的牌坊街、罕有坐落于民间的许驸马府等,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潮州是一座山水名城,三向环山,一面临水,处处透出秀美的风姿。潮州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东晋时代成为潮阳县治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统治中心。  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潮州也是历代遭贬谪官员理想的安置场所,更是被流放岭南蛮荒之地者的必经之路。这些朝廷政治斗争的失意者给这片土地最早带来了中原文明,使之在本地繁衍成长,酝酿成为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并随人口的迁徙,将它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韩愈就是这些官员的一个典型代表,当年官居的韩退之,因谏迎佛骨而遭贬谪,被逐出朝廷,派驻潮州担任刺史

     始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原即敕名开元寺,明代改开元镇国禅寺后延用至今,但一般仍习惯以开元寺称之。开元寺经宋元明清至近代,先后十余次大规模整修,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分。其中,非常值得国内外建筑界研究、观摩的是以天王殿为代表的宋代建筑群。虽经多次天灾人祸,至今仍保持着与日本东大寺相似的唐宋宫殿式建筑庄严肃穆的风格,所以得有古代建筑艺术明珠的美誉。大殿内还有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着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为新罗、百济、高句丽,即今之韩国),亦为唐代来此参学的朝僧人所遗之文物,令人叹为希有。一千二百多年来,开元寺香火不断,历代高僧辈出。2001年,中国国务院特颁布开元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2001年,潮州古城墙似于一场幻梦之后一洗千年的风尘,淡淡敛起沧桑,于是,人们心中跳动着的那段融汇凤台时雨、西湖鱼筏、湘桥春涨……的旋律,又多了这么一个音符--滨江长廊。

驻足滨江,在宛如长城的灰色与绿色之间,人所想到的,却绝非铁骑如风,马嘶金鸣的古国悲歌;也不完全是柳绿如烟,笙歌缭绕的江南情调。或许,那只是关于一个小古城的宁静遐思,至多再调进一点人生韵致的体味与怀想。

若晴空当阳,天青水碧,和风徐来之时,自韩江大桥头信步向北走入滨江,穿行于根叶婆娑的古榕树下,则可以欣赏到一组风与影的和谐奏鸣。榕树荫中,时有奇石妙花,回廊短几。三两翁妪,或持书,或把扇,悠然笑谈……

城墙已经褪去了所有时光的旧痕,所幸它依然是素朴的。绵延八里的城堤上,依旧点缀着四座城楼:下水门城楼、广济门城楼、竹木门城楼、上水门城楼。崭新的仿古建筑,似乎仍在顽强地牵挽着一丝老潮州的记忆--正如城墙边偶尔飘出的一曲弦诗,或者一缕冽然的功夫茶香

赖铮涛(2014-10-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