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于秋而落,哪的醉人菊花香。孰不知今日埋怨芬芳尽,为人流泪之海角。暮至,久归,闻窗外,娆星满空,划破天际,让这寂寞之夜变得些许多彩。
接下来,跟着我的脚步,带你找寻我家乡的足迹。
临县夏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时称“蔺”、“皋狼”,为赵域。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县境属太原郡。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置临水县(亦作陵水),属西河郡。西河郡属36县,地跨秦晋两省,黄河以东为15县 ,临水县其一。故治在今曜头乡郝峪塔村北古城梁。县境的南面为皋狼、蔺、平周。王莽时期,临水县曾改监水县。东汉,复名临水县。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西河郡36县并为13县,郡治(平定县,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境)南徙509里置于离石县。临水县并入离石县,仍属西河郡。汉末,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三国初,仍属太原郡。魏黄初二年(221)设置西河郡,仍属西河郡,治所在兹氏(今汾阳县)。两晋时县境辖于离石,为匈奴占领。十六国时期,属离石镇。南北朝时期,北周时置乌突郡、乌突县,故治在今县城南30里府底村。临南(三交镇以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县孟门镇。临东(三交镇以东)置窟胡郡、窟胡县,故治在今方山县南村。
隋开元年(581),废郡,改乌突为太和,窟胡为修化,定胡仍旧。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三县俱属离石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故治在今城北25公里故县村。县境南部仍为定胡。五代因之。
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隶石州,属河东路。元符二年(1099)改属晋宁军,军治在陕西县下葭芦岩。金天会元年(1123),复名为临水县,废晋宁军,属石州。金明昌六年(1195),定胡县改孟门县,区域未变。金贞佑末年,赐临泉为大定府。蒙古中统二年(1261)改临水为临泉,属太原郡。故治仍在今城北故县村。元至元三年(1337)升为临州,不领县。
明洪武二年(1369)州降为县,属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至今未变。万历二十三(1595),改属汾州府。清因明制,县属汾州府,冀宁道。
民国废除府州,县直属省辖,仍置冀宁道。境内实行区所制,划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民国29年(1940)本县解放,成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全县划为10个区;10月,为抗日战争所需,将临县分为临县、临南两个县,临县设7个区,临南设5个区。民国35年(1946)1月,南北合并,仍称临县,下设10个区,2个市(临县市、碛口市),民国36年(1947年)8月,改碛口市为第十一区,属晋绥边区所辖。
1949年后,属兴县专署管辖。1952年 兴县专署撤销,划归榆次专署管辖(后改晋中专署),全县为11个区,1 个市。1953年3月,又增设2个区,共设13个区,144个乡。1955年3月,将13个区划为4个中心区,144个乡未变。1956年4月,撤销四个中心区,将原来的144个乡合并为74个乡、1个镇。1958年3月,全县75个乡、镇合并为61个乡。1958年10月,撤销61个乡,设立15个人民公社。1959年3月增设为20个人民公社,4月又增设为26个人民公社。1961年7月,全县有增设为40个人民公社。1965年4月,又增设为41个人民公社。
1971年吕梁地区组建行署,由晋中专署划归吕梁行署管辖。1971年5月,石站头、韩家山、阳泉三个公社划归方山县管辖,离石县的坪头、西侧则两公社划归本县管辖。1972年8月,阳泉公社划归本县。1972年3月,坪头、西侧则两公社划归离石。1973年2月,将兴县的蔡家会、圪垯上两公社划归临县管辖。1975年11月撤销城镇公社。1976年1月,蔡家会、圪垯上两公社仍划归兴县管辖。至此全县划为38个人民公社。
1984年4—7月,改乡(镇)村制。全县设10个镇,28个乡。2002年撤乡并镇,全县设13个镇,10个乡。
2004年7月吕梁撤地设市,仍由吕梁市管辖至今。
历史的痕迹,在漫漫长路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印记,没有人抹,也不能够抹平,多一丝的平静,享一点的历史,窥视古今四季的浪漫,独享今朝无尽的繁华。
就这样走过历史的痕迹,也将载入新的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