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民间艺术,不仅有我们熟知的皮影,还有著名的黄河泥淘,同州核雕,面食艺术大荔茶食—油炸面花,以及核桃微雕,土布工艺等。今天,跟着我,去看看大荔的黄河泥淘与核桃微雕吧。
大荔县华原乡胥凤堂黄河泥陶
大荔华塬乡坐落在黄河之畔,华塬土经过母亲河的几千年沉积,土质细腻富有粘性,黄河泥陶就是利用华塬土作坯烧制 而成的工艺品。
民间艺人胥风堂,出生在黄河之畔的华塬脚下加南村,受民间艺人的影响和黄河文化的熏陶,先后从事石砚和古陶器的研制工作,他利用华塬土,经过反复实践,研制出了华塬黄河泥陶的制作流程:1、选土 2,淀泥 3、过滤 4、造型 5、反膜 6、捏形 7、烧制一天(24小时) 8、上色 9、复旧。
他的黄河泥陶不论从造形和上色都具浓厚纯朴的古韵。近年来他制作了六十多个帝王头像,以及唐人服饰和虢国夫人游春一组,创建了大荔中国陶器工艺研究会,并写了《论中国古代陶器发展史一文》
他所烧制的石砚图案有:龙凤、人物、狮形、虎形、牛形、蝉形、龟形等。人物造型有:东坡赏石,达摩面壁,古陶器作品有:祥瑞麒麟、汉唐六朝明代仕女、古代服饰等
1、制作出的作品,具有汉唐之韵,观赏作品使人回味无穷。
2、泥陶近年来已经被群众所接受,作品曾获得过西安市古文化节一等奖,并参加了广州“中华百绝”博览会,亚运会期间为国家捐献了六件彩陶(价值两万余元人民币),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过详细报道,西安电视台,渭南电视台分别以“黄河泥陶” “黄河泥”为题拍摄了专题。
大荔县西高明村桃核微雕
明代张潮在短篇小说《虞初新志》中,编写了魏学伊的《核舟记》中描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在不到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了一只小船和船上众多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技巧,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大荔县“秀才之乡”的高明村张存善继承了古代木雕技艺。传说因桃核木质坚硬,桃木能避邪、治病。所以他用精湛的雕木手艺,用桃核雕刻出了十二属相(各种人物塑像)这样不但传承了古代雕刻技艺,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雕刻桃的工具:
(1) 小刀 (2)锉子 (3) 钻子 (4) 砂布
二、制作过程:
a 桃选桃核
b 除污、清洁核面
c 雕刻形像,使之完成
d 打磨、钻孔主要作品有:A各种人物:a关公 b 佛像 c伟人像 B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相传桃木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2、制作的技艺有传承价值。
3、2006年大荔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送;2005年6月陕西电视台《村里村外》栏目做过报道;2006年7月渭南电视台农家四季栏目做过报道。作品远销国内外、广州、上海等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