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境内分布着6条原面,虽大小不一,但均平坦肥沃。董志原是第一大原,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被誉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董志原位于县境内西南部,处泾水之北、马莲河和蒲河两大河流之间。原面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910平方公里。其中宁县境内188平方公里,占董志原总面积的20.66%。从南向北分设着新庄、长庆桥、太昌、和盛、焦村、瓦斜6个乡镇。
董志原历史上几经易名,宋以前称“大原”“大回原”“安化原”,金、元时称“大昌原”,“董志原”一词见于清代史册。
董志原地处陇东腹地,“控镇萧关,襟带秦岭”。历来是军事战略重地。春秋战国时,义渠戎从固原进入陇东,即在董志原南部的宁县境内“筑郭以自守”,形成西北最强大的部落方国。唐初,亲王李世民亲率八管总兵,与“西秦霸王”薛举父子激战于董志原边的“百里细川(今长庆桥附近)”。唐中期,邠宁按抚使郭子仪,曾多次率兵与突厥军在董志原一带厮杀。金代末年,金蒙大战大昌原,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清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受挫后退居陇东,以董志原为据点,安下“十八大营”,坚持反清斗争达五年之久。
董志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陇东粮仓”的主产区之一,古有“八百里秦川,赛不过董志原边”之说。和盛、太昌等5乡镇,地处董志原东南部精华地段,更占天时地利之便,是全县的粮、油、果、蔬主产区之一。现代作家李秀峰作诗赞道:“长庆桥头显奇观,茫茫平原接长天,麦带金波连云涌,树幻绿舟逐浪翻。”
董志原交通便利,自古商贸活动频繁。如今,地处董志原的长庆桥镇被确定为庆阳市经济开发示范区、庆阳石油煤气化工基地核心区。和盛镇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lzxdby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490826857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490826857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8424211.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