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经济

家乡区县: 福建省蕉城区

综合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闽东处于封闭、半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状态,以原始农业为主,没有农业机械,缺乏水利设施,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物资多靠肩挑贩运,沿河及近海则多为小型航运。境内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人民群众生活较为贫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闽东人民发扬老区的光荣传统,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办地方工业,发展交通、邮电事业,推广科学种田,促使自然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转变。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4.7倍,年均递增6.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德努力脱贫致富,山海田一起抓,走“立体式农业、填补型工业、多渠道引进”的道路;致力发展对外贸易,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至1992年,宁德市工农业总产值达54.61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比1978年增加2.9倍,年均递增10.24%。其中,工业产值28.87亿元,农业产值25.74亿元,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6]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17]
截至2012年,全年宁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15.54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360.79亿元,增长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015元,比上年增长11.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7%,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8%,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5%,下降1.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6%,上半年上涨2.4%,前三季度上涨2.3%,全年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3%。
全年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1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64亿元,增长30.1%;财政支出141.79亿元,增长24.3%。全市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56.13亿元,增长14.6%;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70.1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52.7亿元,增长16%。[17]
农业

宁德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茶叶种植基地、银耳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和太子参主产区。2011年,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畜牧等产业已基本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18]
1949年,宁德市年产粮食25.36万吨,人均年占有粮食203公斤。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合作化,变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生产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宁德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302.5万亩增至1992年的443.7万亩。农业机械、化肥和电力从无到有,至199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540441千瓦,农用拖拉机833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209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24万亩;化肥年施用量23万吨,耕地亩均施用量106.30公斤;水电总装机容量4.85万千瓦。宁德市已建成引水工程43321处,蓄水工程284处,提水工程370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德市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发挥。通过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改革耕作制度,改造中低产田,优化施肥,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92年,宁德市耕地面积比1949年减少34.37万亩,但粮食产量仍达到92.3万吨,为1949年的3.64倍。食用菌、茶叶、对虾、水果、畜牧、三菜(海带、紫菜、榨菜)六大商品生产基地基本建立。食用菌、茶叶、水果、对虾生产成为闽东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宗产品。[16]
2008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87.0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创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农作物播种面积331.09万亩,比上年增加6.63万亩,增长2.0%。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8.71万亩,比上年增加4.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16万亩,增加0.8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3.87万吨,比上年增加2.27万吨,增长3.7%;蔬菜产量103.42万吨,增产2.9%;茶叶产量6.26万吨,增产5.6%;食用菌产量11.57万吨,增产6.5%;水果产量27.45万吨,增产6.6%。[19]
截至201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9.51万亩,比上年减少6.12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30.24万亩,减少4.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5万亩,增加0.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3.18万亩,增加3.5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5.56万吨,比上年减少2.57万吨,下降3.8%,其中稻谷50.66万吨,减少2.27万吨,下降4.3%。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1.03万吨,比上年增长11.9%。肉类总产量9.11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猪肉产量8.0万吨,增长15.7%;牛肉产量0.07万吨,增长6.9%;羊肉产量0.13万吨,增长1.7%。生猪年末存栏74.10万头,增长9.7%;生猪出栏106.64万头,增长17.8%。奶产量0.25万吨,减产15.3%;禽蛋产量1.68万吨,增长7.0%。全年水产品产量73.21万吨,增长5.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88万吨,增长11.4%;海洋捕捞19.06万吨,增长0.2%;海水养殖50.26万吨,增长7.0%。全市木材产量99.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6%。2012年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8.0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9.82万亩。全市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市级234家。35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94.52亿元,增长28.4%;销售收入90.94亿元,增长29.8%;出口创汇3.41亿美元,增长35.2%;带动农户29.71万户。

詹家森2(2014-10-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