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螃蟹

家乡区县: 淮安市洪泽县

  洪泽湖大闸蟹产地: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後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明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湖”。现洪泽湖正常水位12.5米,面积2,069平方公里,最深5.5米。
洪泽湖是全国大湖中唯一的活水湖,水质优良,极利于优质大闸蟹生长。大闸蟹的背面有字母“H”的形状,是洪泽湖大闸蟹的天然“地理标示”。 据传,当年为了表彰鳌蟹治水有功,大禹决定给鳌蟹一个赏赐,没想到鳌蟹要求大禹给他一件神器用来镇压洪泽的水怪,大禹便把用于挖渠通水、形似“H”的“耜”赐于鳌蟹,此后一旦有水怪兴风作浪,鳌蟹就驼着“耜”出来,镇妖驱魔。日子久了,“耜”慢慢长在了鳌蟹的背上,与鳌蟹融为一体了,于是就形成今天的这个样子。螃蟹不同的烧法,不同的吃法拥有不同的口味哦。“秋风响,蟹脚痒。”金秋时节,螃蟹黄满,肉嫩味美。正所谓:“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螃蟹是享有盛誉的美味佳肴,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小时候吃的螃蟹,一般都是自己河塘里捕捉来的。老家地处江南水乡,沟渠纵横,河塘密布,在那一条条水草丰茂的河塘里,“虾兵蟹将”到处“横行”。每到夏秋两季,我们这些“小水鬼”一天到晚在河塘转悠,下河摸、竹杆钓、围网捕,天天可以捕捉到十几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根据季节时令,螃蟹也有不同的吃法。家乡一般有清炖、面拖、活煮三种,根据蟹的特点烹制出各种不同的独特口味。
夏天的螃蟹,还没有长成熟,壳嫩、肚瘦、爪空,称为“水通通”,不宜整只活煮剥肉食用。所以,人们采用切段清炖较合口味。农家把“水通蟹”洗净后,切成两半,放上酱油、黄酒、生姜、红糖等佐料,放入盆内隔水清炖,蟹中还可放些刚摘下来的新鲜青毛豆子。螃蟹通过文火清炖,蟹中鲜味全都溶入青毛豆子中间,炖熟的蟹段红黄闪亮,粒粒青毛豆碧绿相间,看上去不但十分惹眼,而且味道极佳。尤其是蟹中的青毛豆子,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
家乡还有一种叫“面拖蟹”的吃法。就是把软壳蟹洗净,去掉团脐下的污物,把蟹切成两段,把面粉加水调和成糊状,然后把切好的一段段蟹入面糊中浸渍一下,捞起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煎一刻钟,等拌在蟹处的面糊煎成鹅黄状,再取出放入锅中,加盐、味精、姜、葱、黄酒等烧煮,烧到熟透为止。喜欢吃辣者,还可在“面拖蟹”里放上一些辣椒粉,这样吃起来更加香辣鲜口。
等到秋后,菊黄蟹肥,“九月团脐十月尖”,螃蟹已到了壳硬肉丰爪实的时候,这时候的蟹可以整只活煮,剥肉食用。煮蟹也有讲究,先把大闸蟹洗净,然后把脚爪用线缠捆住,再放入锅中烧煮。煮蟹水不能放得太满,锅中水位于蟹数同等,这样煮蟹时受热的活蟹不能在锅中爬动,保证蟹脚爪不掉落,活煮时水中要放些盐和葱姜,去掉蟹腥。这样烧煮的蟹只只完美无缺,味道鲜美。吃蟹时,放上配好的调料,备些醋和姜末,邀上三五知己朋友,边吃边聊,慢慢食用,其乐无穷。
但螃蟹属性寒食物,虽则味鲜美,但不可多食,特别是肠胃病患者不宜多食用。
吃蟹“绝招”:
一、吃蟹腿
吃蟹是讲究慢工出细活,最好的总是留在最后。最先吃的是蟹腿,蟹腿有八只,腿里的肉好吃,但是不好取,食蟹腿时,可先吃掉两处关节,然后将腿里的肉吸出来。
二、吃蟹钳
蟹钳的肉较多,吃起来相对也比较方便。按照以前的方法,吃蟹钳时需要用小锤子敲开,然后用小签子挑着吃,现代人早没了那份矜持,两只螯左右分开,雪白的蟹肉就呈现在眼前。
三、吃蟹黄
吃蟹黄时是吃蟹的高潮。掀开蟹壳,注意要从头顶将盖打开,去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肠,将蟹身往两边屈,把蟹膏挤出来食用,如果是母蟹,就可以吃到味道鲜美的蟹黄,要是公蟹则可以吃到洁白的蟹膏。
四、吃蟹肉
接下来就是吃蟹肉了,肉是一瓣一瓣的,呈丝状,需要把半边蟹打横入口,逐瓣咬开蟹壳,让大瓣的蟹肉顺利吮入口。

 

呆娃娃(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