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汉
朱英汉,男,1920年出生于安县河清镇,幼年曾读私塾,13岁在绸缎铺当学徒,15岁参加红四方面军。随军长征到陕北后,在抗大读书,毕业后到陈赓将军身边作警卫。抗战时期历任侦查员、班长、连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受党中央派遣回安县建立中央安绵地下党河清支部,任支部书记。1948年调到大邑,邛崃任武工委委员,负责军事指导并兼武工队直属队副队长,同年7月在消灭刘文彩反动武装和国民党保安队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建国后,邛崃县人民政府将朱英汉牺牲的地方命名为付庵乡“英汉村”,又将附近一所学校命名为“英汉小学”。现代作家马识途以英汉烈士的事迹为素材,创作了电视剧《三战华园》。
沙汀
沙汀,出生于四川安县,大革命时期在四川投身革命。30年代即在中国文坛成名,为革命战斗60多个春秋,从事人民文学事业整整一个花甲,执着追求,一生不悔,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坛巨匠。作为革命家的沙汀,是安县第一位中共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
作为作家沙汀,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圣手,中国的契诃夫、著名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红石滩》和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法律外的航线》等,其全部著述500余万字;作为文艺组织工作者的沙汀,在团结作家,繁荣创作,办好刊物,培养文学新人,抓好文学评论诸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李调元
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晚年又号童山老人、童山蠢。1734年出生于安县宝林镇大沙村,1803年病殁于故里,终年68岁。是巴蜀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曲理论家、藏书家。他才华冠代,著述甚丰。五岁入私塾,七岁吟诗,十一岁辑诗成集,一生作品达百部千卷。他博学求实、潜心治学。他刚直不阿,不谄媚于权贵,四十八岁前削职为民后,即决绝官场,洁身自好,纵情山水,发愤著述。“穷且弥坚”终成一代楷模。
萧崇素
萧崇素,原名萧崇璞,1905年11月生于四川省安县永安乡辕门村,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戏剧活动家,又是一位满怀赤子之情的爱国民主人士;既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民间故事搜集家、民间文学作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民间文学理论家、《格萨尔》研究家。1923年加入王佑木领导的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上投身“南国社”和田汉、夏衍、周扬等共同从事“左翼”戏剧活动。先后出版《抗战必胜论》、《救亡儿童剧集》等著作,发表《村中牧童》等剧本。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藏族,彝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为发掘、抢救藏族伟大史诗《格萨尔》作出突出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