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擂茶

家乡区县: 汕尾市陆河县

擂茶,是一种相当独特的饮食方式,在全国范围来说,也仅少数地区有分布。擂茶究竟起源于哪里,已不可考。是否仅限于客家地区,也说不清楚。至于起源于何时,则一直以来更是众说纷纭而难有定论。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大都是将擂茶与客家联系在一起,认为它的起源与客家人的南迁有莫大关系,所以往往又称之为“客家擂茶”。
擂茶的做法是:首先要有一套擂茶工具,就是一个带有内螺纹的擂茶钵(陶的,外形如同普通的陶花盆),还有一根用樟树或茶树等可食用坚木制成的擂茶棍,长一般在1米左右。然后需要一些炒熟了的花生和芝麻做佐料,茶则一般用细茶。接着把这些佐料和细茶叶放到擂茶钵里,用擂茶棍和水将其擂茶茶浆,越碎越好。最后用滚烫的开水冲下去,就可以喝了。当然,你也可以加些“金不换”之类的可食用植物下去擂,味道会更加浓厚。吃的时候,还可以炒些芥兰之类的青菜或客家萝卜干等,再配上客家炒米或米呈来一起吃,那味道就更好了。
擂茶可是一种十分科学的饮食习惯,它具有减肥、提神、生力、帮助消化等功效。常年吃擂茶,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长寿。这是因为茶本来就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饮料,甚至被称之为“饮料之王”。而擂茶则是将茶和花生、芝麻等佐料放在一起,并用牙钵将其彻底擂成茶浆,这就更加有利于人体对茶的吸收,从而有益人的身心健康。
尽管擂茶并不是起源于陆河,但广东陆河县却无疑是擂茶之风最为兴盛的地方,完全可以称陆河为“擂茶之乡”。如果说“工夫茶”的代表是潮汕人的话,那么擂茶的代表则无疑应该是陆河人。一如潮汕人无论走到何方,都离不开“工夫茶具”一样,陆河人无论是走到何方,都会带上擂茶工具。在广州各高校宿舍里,有陆河学子的地方,往往都会有擂茶工具出现。而很多陆河外嫁女,不论是嫁给潮汕的还是广府的;不论是嫁给本省的还是外省的,往往都会把陆河擂茶文化传播过去,引得那些原本无吃擂茶习惯的“夫家人”,也纷纷成为陆河擂茶爱好者。所以有陆河人的地方,就必定会有擂茶。
周边相邻县市的擂茶之风,也俱是或多或少受陆河(古之海丰八都之吉康都)的影响所至。如海陆丰其它地区,揭西,五华、普宁与陆河相邻的地方,还有台湾新竹等讲“海陆腔”客家话的客家地区,他们的擂茶风俗,都或多或少与陆河有关。陆河虽然只是一个年轻的县份,但是“吉康都”却是古已有之,陆河就是承继海陆丰的“吉康都”而来。
擂茶之于陆河人,乃是一种很自然、很平常的饮食习惯。它与粥、干饭等组成陆河人最为寻常的一日三餐饮食组合。早上吃粥,中午吃擂茶饭,晚上吃干饭就菜,一般的陆河人往往都是这样度过寻常一天。
几乎每个在陆河土生土长的人,都是吃擂茶长大成人,并伴随一生。擂茶在陆河,不仅老人家爱吃,年轻一代更是酷爱无比。许多常年在外漂泊的年轻陆河人,一提起家乡,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擂茶。
在过去的陆河,就如同潮汕人喜欢拿“工夫茶”待客一样,擂一钵上好擂茶就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了。每当有客人远道而来的时候,老人家们都会说“快去擂茶”,以示给予最好的招待。苏东坡当年曾被贬至惠州,不知他那个时候可曾前往惠州府所辖的陆河(古海丰所辖的“吉康都”)尝一尝“客家擂茶”呢?我想以苏子的爱吃会吃习惯来看,估计应该是有的。
对于那些飘泊在外的陆河人来说,一声“擂茶”可带来多少的思乡之情啊!一声“擂茶”又可以拉近两个陆河人间多么浓烈的同乡之情啊!几乎可以说每个陆河人,无分男女老少,都会有一段说不尽道不完的“擂茶”故事。擂茶之于陆河人,早就如同空气、水、阳光那样不可或缺!吃陆河擂茶,说陆河客家话,甚至可以说是辩别是否正宗陆河人的重要“标志”。

无状态(2014-10-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