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滩双月
在乐安河的中游,距市区18公里的接渡镇辖区莲湖洲的上游,有一山侧卧于河边,因山形如虎,而被称为虎山。河因山而变,形成一深潭,人唤虎山潭。只因虎山潭的沙滩曾发生过一个孝女凄婉恸人的故事,而被后人称作泪滩,座落于泪滩边上的一个千年古村却也因滩而得名——泪滩村。
每年中秋之夜,每逢月白清风的中秋夜的月圆子夜,虎山脚下的虎山潭中,同时交相辉映着两轮皎洁的明月。这掩映在水中的明月,时隐时现,时聚时散,时如两顽童打闹,一躲一藏没了踪影,忽而又在水中露出笑脸;时如两美女扑蝶,一扑一打拢在一起,忽而又欢快地散开。水中望月,原本常景,而水中同时现双月,却为世人罕见。可见水中两个清晰的月影碰撞,隐后复现,循环往复,奇幻异常,堪称今古奇观。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乐平十景之一“泪滩双月”。
双月形成的原因,据有关专家考证,是一光学折射的自然现象,因为河水被突出的山石挡了一下,形成上溯的回水,回水与向下流的水形成两个不同的斜面,所以,当月上中天时,两个不同斜面的水便折射出两个月亮。两个斜面的水流由于力量的变化,交界的水线会不断地左右移动,使得两个月亮也会时聚时散,时隐时现。
历居风光
历居山位于乐平市东北部43公里,在洪岩镇境内,该山属怀玉山脉支脉,主峰仙姑峰海拔高度为798.2米,山林面积约4万余亩,由于该地区有大面积森林覆盖,海拔相对较高,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一般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3—4℃,冬季要高2—3℃,从而使得这里的植被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的自然风光主要有古树名木、居山云海,登高望远,观山间日出、日落等。
(1)古树名木:各类古树名木繁多,且林间树木茂密。在阳山岗山上,千年银杏根深叶茂,亭亭如盖;五老松,株株笔直粗壮,直入云天;在历居寺山上,有珍稀名贵的红豆杉林,有千年古樟,巍然屹立。大面积的毛竹林散布在各个山间,竹林葱郁。
(2)居山云海: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为1800毫米。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植被环境,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冬春两季,山间雾霭时有升腾,飘散于山间,形成了独特的山间雾霭景观,游人步于山间,尤如行于云端。在雨过天晴之际,天空湛蓝如洗,山间则时有清雾飘移,形成了青山蓝天清新亮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
(3)登高望远:在这里有乐平最高的山峰——仙姑峰,在这处高地建有了望塔,可供游人登高望远。站在这里,使人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连绵不断的群山,仿佛如蜿蜒的绿带向远处伸展,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到瓷都景德镇、铜都德兴等处。
(4)观山间日出、日落:山林的日出、日落有着与大海的日出日落不一样的景致。在这里没有大海的喧嚣,只有山风穿过林梢的涛声和鸟儿的鸣叫声,展现的是林间的幽静与灵动的神韵。在林涛阵阵中,在红霞不断增多时,一轮红彤彤而并不眩目的红日慢慢跃出了天际的林梢上,逐渐迸发出万道霞光,那样的场景,既是一次感受自然奇景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过程,可以使观者暂时脱离世俗的烦恼,尽情享受自然的神奇、神韵,而日落的场景则又是一次让观者流恋不舍的场景。
(5)伟人峰:此处海拔高度为400余米,高低分布有致,连绵几十公里的群山,山形奇特,远望如一巨人躺在大地上,头发、额头、鼻子、嘴、下颏、喉结,惟妙惟肖,酷似伟人毛泽东的头像。
涌山仙岩洞穴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的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内高9米,宽15米,长约200米。
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中出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黑鼠、剑齿象、犀牛、水牛、羊、水鹿等。
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遗址发现的化石属华南中更新时期的动物化石。涌山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10万年。动物化石原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遗址为江西省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64年《人民日报》第四期曾刊登该遗址照片一幅。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