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5.1℃,全市森林覆盖率49%,是人类宜居城市之一。遵义辖2区2市10县和新蒲新区,人口752万,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60平方公里。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也因此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24个有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遵义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资源优势明显。现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水能资源、煤炭储量、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二是农业基础较好,粮食、油菜、烤烟、茶叶、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1/4至1/3,是贵州省着力打造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三是工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能源、原材料、化工、机电、制药、食品加工六大工业基地框架。遵义是中国著名的酒乡,出产包括茅台酒在内的很多名酒。四是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义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9.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6.07亿元,财政总收入115.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遵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在农家”创建极大地加快了农村文明进程;持续不断的城市品牌创建,使遵义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国家级城市品牌已达11个。
当前,遵义正按照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打造文化旅游强市“三新一强”战略,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着力构建“和谐遵义”的总体思路,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大力推动“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着力提升“转折之城”、倾力打造“会议之都”,为确保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为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的城市而不懈奋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