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东海岸,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全市南北跨度114公里,东西跨度93公里。境内有钦北铁路、209、325国道经过,高速公路可直达南宁、湛江等地,把北海与桂林、重庆、成都、广州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市政府所在地为海城区,距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20公里。北海开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北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名称来源】
广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土地】全市土地面积333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69%。北海三面环海,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至5000个,享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美誉。位居“全国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首,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称号,两次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2012年获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自然资源】
1、港口资源。北海港划分为:石步岭港区、铁山港西港区、铁山港东港区3个枢纽港区和海角港点、侨港港点、沙田港区、涠洲岛港区等小港点、小港区以及远景预留的大风江港区。规划港口岸线87.591公里,其中深水港口岸线72.29公里。截至2011年12月,全市正常营运的生产性码头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万吨级以下泊位29个,1000吨级以下泊位15个。
2、淡水资源。全市淡水资源总量118.8亿立方米,年可利用量达39.17亿立方米。
3、石油和天然气。北部湾是我国六大油气盆地之一。已探明石油储量2256万吨,天然气储量350亿立方米。其中,位于涠洲岛西南海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含油气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预测油气资源量22.59亿吨。
4、海洋资源。北部湾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主要鱼类500多种,持续资源量70万吨,最佳可捕量33~35万吨/年,虾类10多种,资源5206吨,可捕量3905吨。产量较大的有:鱿鱼、墨鱼、石斑、虾类等。盛产珍珠,是著名的南珠故乡。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钛铁矿、高岭土、石英砂等,其中铁钛矿储量达350万吨,已列入国家重点勘探项目。石英砂预测储量达3000万吨以上。
6、旅游资源。北海拥有“滨海、风光、人文、古迹”四大类旅游资源和“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珍、海底珊瑚、海洋动物、海上森林、海上航线、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游特色,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以滨海自然风光和以南珠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兼备。目前,北海市拥有涠洲岛旅游区、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星岛湖旅游度假区、百年骑楼老街、“世外桃源”斜阳岛、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海底世界、海洋之窗等一批旅游景点景区。其中北海银滩是国家4A级王牌景区,海底世界、海洋之窗是国家4A级景点;涠洲岛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第二名,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游客的广泛关注,现正在全面加快整体开发步伐,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北海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并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称号。
【行政区划及人口】北海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342个村委会、84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60万人。
海城区是北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包括大陆区和海岛两大部分,总面积140平方公里。管辖涠洲镇和高德、驿马、东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7个街道办事处,19个村委会、4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82万。
银海区辖4个镇:福成镇、平阳镇、侨港镇、银滩镇,40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09万人。
铁山港区辖3个镇:南康镇、营盘镇、兴港镇,38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78万人。
合浦县辖15个乡镇:廉州镇、党江镇、沙岗镇、西场镇、乌家镇、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曲樟乡、星岛湖乡,245个村委会、2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2.06万。
【民族】北海市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傣族、高山族、藏族、黎族、达斡尔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近2.99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94%,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壮族和瑶族。
【历史沿革】
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海已有人类活动,是我国珠巩文化的发祥地。北海市属北海县地,古称百越和扬越。
商代,合浦所属的百姓就“请以珠巩”进贡商王。
秦代,合浦属象郡,秦汉期间,合浦属南越国。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置合浦县,属交州。
汉武帝七次率众到沿海巡视,派员带大量丝绸,瓷器,黄金从合浦乘船到南海诸国和印度东海岸进行贸易,打通了海上丝绸的东段,形成中国海上最早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威德远播,薄海从风,外洋各国夷商,无不依次出航海,源源而来,实为海疆第一富裕之地《廉州府志》所记载。从合浦县城东北,东南郊68平方公里近万座汉墓出土的大量西洋饰器可见当时海上贸易之繁华。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北海就是桂东南,粤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这里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东汉建安8年(203年)合浦郡统合浦,徐闻,高凉,凌允,珠崖五县,北海属珠崖。
三国时,孙吴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太元二年(252年)恢复合浦郡。
两晋155年间,合浦都是郡治所在地。晋咸和中(330年)硬度佛教徒智弘,无行从海路入合浦传教。
南北朝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地另设11个郡地,设盐田郡于北海地,杜周一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禄洲。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唐贞观六年(632年)添置珠池县,唐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因历代出廉官而得名,十二年(638年)废安昌,珠池两县入合浦。唐元宝(742年),廉州改称合浦郡。
五代南汉乾哼元年(917年)复称廉州,统合浦,封山,蔡龙,大廉四县。
南汉大宝五年(962年)改为媚州都。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废廉州移至海门三十里(北海地)建太平军廉州古城始建。北海自南北朝(479年)设盐田郡起,至五代北宋(1127年)先后在北海设过盐田郡,海门镇,陆州,珠池县,东罗县等政区。
元三十年(1293年)在廉州设提举市舶司,专事海运与外国船只并收“船头规”时为全国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扬州,统十一个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两广总督后改为廉州府,统合浦,石康,灵山,廉州。
清康熙元年(1662年)设北海镇标(军事建)。乾隆年间,北海市开始形成。咸丰五年(1855年)珠场巡检司移驻北海,标志北部湾中心从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业城市开始形成。光绪六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北海与宜昌、芜湖、温州、一并辟为通商口岸。
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此市为市镇之意)。
1949年12月4日解放,当时为镇,归合浦县管辖(属广东南路专区)。1951年1月前为广东省辖市,同年5月委托广西省领导。
1952年3月正式划归广西。
1955年5月重归广东,1956年降为县级市,1958年降为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属湛江专区)。1959年改为县级镇,1964年恢复为县。
1965年6月又划归广西。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旅游对外开放城市。
1983年10月提升为地级市。
1984年4月与防城港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
1987年7月1日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
2010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历史文化名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