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搞好转型,有所作为,取得成效,一直是该县决策层苦苦思索的重要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该县摸索出了一些基本经验。“落后地区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降低农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农业大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须要转型,要转型就必须抓住每一个工作时期的重点,必须实行发展新型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策略。”这是该县县委书记杨筑萍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的一番心声。也充分体现了该县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互相渗透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长期以来,惠水县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格局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缺电少路,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缓慢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彻底打破这个“瓶颈”,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该县提出了“工业强县”的战略。从2003年起,着手组建工业园区,以“工业强县”为指导,以实现“投资条件最优,投资环境最好,投资成本最低”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做大支柱产业,做精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过程中,该县一是立足把园区做“大”,按照“思路超前,成片规划,基础先行,有序推进”的方式,加快园区配套建设。二是立足于把园区做“特”。从各自的特点出发,找准发展定位,实施错位竞争,形成产业、技术、体制结构的特色和优势;三是立足于把园区做“强”,全县三个园区实行优势互补,政策共享,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四是立足于把园区做“优”,按照园区城市化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园区成为推进城市化的有效载体。农业县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的主导地位又不能放弃。为了达到两全其美,相得益彰,该县拟定了用搞工业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的整体提升,工业渗透农业互相促进的发展思路,走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路子。为此,该县紧紧盯住贵阳市几百万人口的“餐桌”做文章,以贵阳市场为导向,做强做大做优金钱桔、优质米、特色蔬菜、礼品西瓜、特色养殖等品牌。以品牌效益拓展市场,树立形象,促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入驻距贵阳市仅28公里的长田工业园区的13家食品加工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原料、务工人员和广阔的市场,更是为该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开了绿色通道,堪称工农渗透促发展的典范。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发展。该县工农渗透的实践取得了极大成功。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5万吨,工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实现9.7亿元,财政总收入11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6元,上述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