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它的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 白瓷以德化最优,德化窑同样一向以明代德化为贵。德化窑创新不断,精品层出不穷,直至沿续到清代早期。全盛时期的德化瓷器蜚声海内外,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为德化瓷器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 这一时期,德化瓷塑造也是大师辈出,像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和陈伟等瓷雕艺术大师,德化的瓷工艺人们以白瓷独特的胎釉质感为底蕴,通过形形色色的造型式样,塑造了一批神仙人物雕塑艺术品,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这些白瓷作品形态各异,传神写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当时即为人们争相购藏的“天下共宝”,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其中,以何朝宗最为出名,他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世上独一无二珍品”、“可与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 他的观音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为广大百姓所喜爱。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瓷器素有“东方艺术”之称,颇负盛名,港台及东南亚地区和英美法等博物馆、民间均有收藏。此外,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 “中国白”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德化白瓷有如此美誉,是
与他独特的风格,制作工艺,原材料等分不开的。德化白瓷的胎骨细柔坚致,俗称“糯米胎”,带有晶莹的光泽,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呈色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铿然作响。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玉器之“五德”,它的问世,引起瓷坛的巨大反响,国内鉴赏家称赞“似定器无开片,若乳白之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日本学者认为它是“瓷器中的白眉”,“如果以客观而公平的态度给予评论的话,町以说是比白玉更为华丽。以陶工的技巧来说,更可号称中国古今独一无双的优秀作品”,“就是对陶瓷毫无欣赏水平的人,只要一见便可发出赞赏之声 ”,“虽然胎壁较厚,却比灯罩更为透明„„显出光亮美观的肌面,以光滑度来说可称为天下第一”。“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与其他东方名瓷迥不相同,质滑腻如乳白,宛似象牙。”(法国波西尔著《中国美术》。 明清的许多陶艺著述往往将德化白瓷与定窑白瓷、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瓷媲美,或称“建之粉定”,或谓“类永、宣之甜白”。其实,德化白瓷较之定窑白瓷、景德镇甜白瓷,不仅胎釉中的化学元素构成含量不同,而且外观上釉层更为纯净,胎与釉结合紧密坚致,色泽滋润明亮,工艺技术更臻成熟,摘取了中国白瓷的桂冠。 德化白瓷的烧制成功,除了当时的瓷工艺人能恰到好处地掌握火焰气氛外,与瓷土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定窑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含助熔物质少,故瓷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窑白瓷则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瓷土处理极为精细,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再加上瓷土中含铁、钛等杂质较低,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瓷胎滑润致密,洁白如玉,透光度特别好。由于胎质细白,加之氧化铁含量极低,氧化钾含量特高的纯白釉,焙烧时又采用中性气氛,德化窑白瓷釉色显得格外纯净,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美不胜收,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任何窑口的白瓷,一跃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 德化白瓷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好,釉层较薄,但却有凝脂似玉之感,迎光透视,色泽光润明亮,晶莹剔透,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釉层均匀细腻、光滑洁净,无永、宣甜白瓷出现的灰暗、虾青杂色,更罕见橘皮棕眼。 此外,德化白瓷与釉面白中泛黄(俗称“米黄釉”)的漳窑瓷有着本质的区别:德化白瓷胎体致密,胎骨 细腻洁白,胎与釉结合紧密,釉色纯净,透光性极其良好,即使是少数的中低温白瓷出现开片的现象,也显得十分温润细腻;而漳窑瓷胎体相对粗松,胎骨呈灰白或灰黄,胎与釉结合不甚坚实紧密,而且无一例外带有冰裂纹。再者,德化白瓷精雕细刻,刻划细腻,制作精细,更显得雅致、精巧,漳窑瓷受德化窑影响,在工艺、造刑、装饰等方面多与德化白瓷相近,略显粗拙。 德化白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充分掌握原料的化学成分构成和完全控制烧成氛围,在烧成氛围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烧成产品瓷质相同,瓷色略有不同,又分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等。 象牙白:1、器物造型厚实、丰满,装饰部分讲究自然大方、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这种德化独有的中低温材料配方的瓷质是闽南周边窑厂,乃至景德镇的白瓷所不能比拟的。2、釉层均匀,釉面莹润,玻璃相好,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似象牙色,犹如凝脂。3、叠烧内部有支钉痕迹,其它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4、瓷雕作品深带艺术匠师的风格,一般在背部或某个适当位置都盖有作者的图章,得意之作有时还加上其它款式的图章,如年号款、地名款等,作品内壁主体可见印装合缝的痕迹。
“猪油白”瓷和“象牙白”瓷的特点大同小异,因釉色白中略带的黄色比象牙白浅淡,犹如凝固的猪油,故名“猪油白”。猪油白梅花瓶、龙虎杯、犀角杯等大量销往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为雅士喝饮料的器具。 “葱根白”瓷属于一种质地高雅的优良瓷种。民间使用量大,传世较多属于较为一般的瓷品。其特点是:1、造型丰满、结构严谨,细部装饰精巧。2、胎釉结合紧密,胎色白,质地坚硬,釉色洁白犹如水中葱根。3、该瓷种细部处理留有德化明代窑工的手工刀法的痕迹,真雕刻痕迹最为明显。 “孩儿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瓷种是在中低温陶瓷原材料在特定的氧化气氛下产生的,从考古资料上看,德化窑古代烧氧化焰的主要是在元代、明代和清代,尤以明代最为典型。因此,在器物造型、制作、装饰、烧成等方面留下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现代采用的稀土添加着色有很大的差别。2、釉面莹润光亮,器物白中蕴红,在光线下犹如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 除此之外,明代德化白瓷的釉色也有白里泛青的现象。但与清代相比较而言:明代白釉泛青色同样很莹润,不似清代白釉泛青或青灰色那样光泽明亮:明代胎质多匀净坚细,胎一般较厚重,透亮度高,器足多坚密光滑,而清代胎体一般不那么匀净透亮,露胎处多有氧化浅红点,其底足多粘有沙粒,且胎体较薄;明代器型大多朴素大方,纹饰简练豪放,而清代器型较繁复,纹饰大多纤细繁琐。 明代德化白瓷的器型也十分丰富,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造型丰富多彩,开创了工艺百花齐放的新时代。综观明代德化白瓷,从形制上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等几大类型。尤以何朝宗的瓷塑人物最负盛名。如代表作: 达摩塑像,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该塑像高43厘米,达摩秃顶长耳,眉毛卷曲,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庄重,留有胡须,双手拢袖放在胸前,衣纹飘逸流畅,随风飘荡,双足跣露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东渡弘法的抱负和决心,被艺术家表现得恰如其分。 观音坐像,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它高28cm,底座径13.3cm,观音低
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 达摩塑像 观音坐像 鹤鹿老人
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署阴文“何朝宗”三字印章款。 还有鹤鹿老人,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它高 29cm老人鹤发童颜,双眼微沉,面带慈祥的笑容,身穿宽大的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於洞石之上。他的头微偏,两手交叉扶於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形象。在石洞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睁眼向前凝视;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这一静一动的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的生气和情趣。老人背后阴文“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等珍世国宝。
通过学习本课——中国历代瓷器鉴赏,使我认识到瓷器它不仅仅为人类的生活服务,又是人类文明的使者,跨过地区、走向世界;它带着历史的沧桑被人们收藏、鉴赏,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一部中国瓷器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工匠们不断发明、创造的历史。通过本课我了解到青瓷、白瓷、彩瓷等把中国瓷器装点的绚丽多姿、辉煌灿烂。中国瓷器踩着历史的脚步发展,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举世闻名的瑰宝。其中明朝德化白瓷就是我国陶瓷史上不可替代光辉的一页,它制瓷的技术有的令后人也无法企及的。通过老师的介绍及相关简短视频的介绍,让我真正的认识到瓷工艺大师们的勤劳与智慧,他们通过双手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瓷工艺造物样式,影响全球。 陶瓷艺术真的博大精深,中国的瓷文化更是广博,让人无不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拜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