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西大同者,必看云冈石窟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为了供奉佛教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开始开凿,大部分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完成,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大小佛像51000余躯,最大的有17米高,最小的只有两公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同时也被称为“东方的伟大奇迹”。 云冈石窟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有很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是帝王的象征即今天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十六窟平面呈椭圆形,正中是立于莲花座上主像释迦像,高13.5米,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高15.6米的交弥勒坐像,东、西两壁雕坐、立龛,。以后补刻了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第十八窟,正中是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高达15米多的立像。第十九窟中有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释迦坐像,高16.8米。身长8米的坐像位于窟外东西两个耳洞。第二十窟,立像是三大佛,正中是高13.7米释迦坐像,佛像完全露天。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3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这一时期,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后室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南面西侧雕刻有造型优美,手工精制的三尊造像,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高6.2米。第五窟,窟分前后室,后室有云冈石窟最大的17米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六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五、六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在云冈极为罕见雕像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十二窟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窟中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其中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
晚期石窟主要有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四窟有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就是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第十五窟,,人称万佛洞,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
云冈石窟还是5A级景区,这里蕴藏这丰厚的历史,欢迎大家来大同云冈石窟游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