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石家庄--缸炉烧饼

家乡区县: 河北省鹿泉市

    缸炉烧饼,用火炉烧缸制作的烧饼。它的特点是用缸做成炉子,将烧饼生坯贴在缸壁上烤制而成,故名缸炉烧饼。用缸制作食品是一种很独特的方法,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烧出的烧饼不糊、面光,吃起来香、酥、脆。

刚炉烧饼的名字来源:用火炉烧缸制作的烧饼,因此叫缸炉烧饼。用缸制作食品是一种很独特的方法,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烧出的烧饼不糊、面光,吃起来香、酥、脆。这种烧饼的制法在火候上极讲究,因缸里呈凹形,凉或热烧饼都要滑下来。缸炉烧饼形圆,上有花檐,大小同现在的芝麻烧饼差不多。

刚炉烧饼的起源:关于缸炉烧饼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城,封他的儿子朱棣为燕王,率兵“扫北”,攻打元军。经过战争,许多村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女人们啼哭,男人们叹气.孩子们嚎着要东西吃。有个小炉匠看着这些孩子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点玉米面从破口袋里倒出来。可是,整个村镇连个完整的锅碗也没有了,怎么把玉米面做熟了吃呢?他想了一个办法:从瓦砾堆里挖出两块破缸片,用水洗净,在一片上和好面、做成小饼;把另一片用火烧热,然后把小饼贴在热缸片上,再用火烤。烤熟一尝,这种饼外焦内嫩,香酥可口。后来,小炉匠买了一口新缸,把缸底凿掉,反扣过来,在中间烧上炭火,专用缸壁烘烤烧饼出售。生意很兴隆,人们就称它为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做法:原料:面粉、盐、驴油、小米面、芝麻
1.用清水加盐化开,放入白面和成冷水面团,再用油加热后晾温,最好用驴油,放小米面和均匀,成为油酥瓤,然后将冷水面团上案,揉成长条,压扁按平,擀成长条、50厘米宽、厚薄均匀的大片
2.将油酥瓤均匀抹在大片上,由外向里卷成卷,抻成长条,揪成8厘米长、3厘米宽的剂子,擀成横8厘米,竖18厘米,前后折叠三层,再横擀成8厘米,竖12厘米,前后折叠,中间搭茬,茬处为三层,两边为两层,用擀杖在搭茬处中间轻压合缝,成长8厘米、宽6.5厘米的生坯
3.然后撒匀芝麻,翻过来洒些水,在案板上磨出浆水,即可上炉。
4.上炉时生坯横放在手上,自右至左把缸口贴满,再自上而下贴满缸壁,间距0.5厘米,贴完后,盖上盖,稍等一会儿,把火拨开一半,再过3至5分钟把火全部捅开烘烤,烧饼呈虎皮色时即可出炉。

李梦露(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