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美食流口水篇——根本停不下来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潮汕美食从古至今便美誉天下,而我大汕头亦是如此。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的美食。让我们一起来流口水啊~

 

1姜薯桃——小巧玲珑,精美可爱,入口可化,不用咀嚼。而且甜而不腻,清爽可口。所采用原材料是我们海边山地特产姜薯(种形状介于番薯和姜块之间的植物块茎精致而成)。

做法:用姜薯煮熟后压碎成泥,拌糖酱再做成桃状,口感清甜,这是一道甜品菜,多用喜事宴席和过年团圆年夜饭上。

 

2:达濠鱼丸——濠江区前名为达濠,自古就是鱼丸的最佳产地,现在做鱼丸已经成为这里的主要产业,小小的濠江区现有出名的鱼丸店就有一千多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制作繁琐累人,让人品尝之时不禁发出“谁知盘中丸,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啊!

做法:制作时,以选料于淡甲鱼(鯒)等为上乘,经刨取其肉,然后选用绞、摔、拌、掏等多道细致工序,并佐以味精、蛋白、精盐等配料,掏成丸后还须经水浸漂,然后用文武火交替煮熟。捶打鱼丸时应该蹲着,不许坐下,所以十分辛苦,往往一次鱼丸做成,人都累得腰酸背疼。

注意:食用时再放入上汤、紫菜、香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等调味品。

 

 

3:鱼面——跟肉菜炒着吃,有鱼的清香,没有鱼刺的碍嘴。真是好吃到停不下。

做法:步骤跟鱼丸相似,最后把它做成面条的形状即可。请参考鱼丸的做法。

4:炒薄壳——薄壳是潮汕近海里的一种小贝类,别处的海水里没有生长,属于特产中的特,因壳薄肉鲜而得名,又因外形像葵花子,别名海瓜子。其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实,薄壳的全身都是宝。
薄壳米味道鲜美,是颇具濠江特色的食品佐料,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剔去肉的薄壳壳,既可烧成贝灰,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磨粉加工成动物饲料添加剂,是高级的辅助饲料。
加工薄壳米用过的汤水,经过滤可制成蚝油。泥锭泥水则是富含钙质和高盐度的有机肥料。
据悉,由于薄壳米加工技术性高劳动强度大,目前优秀技术工已越来越难找。希望这一古老而奇特的加工技术得以改良和发扬,让薄壳米这一独特的濠江美味香飘海内外!

做法:薄壳做法不少,但爆炒最为原汁原味,先把蒜头瓣用刀柄砸扁剥皮,放进滚热油锅中,然后放鱼露或豆酱,再加金不换焗汁,最后放入薄壳炒。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便是千粒万粒薄壳开,可以看到内里或是乳白或是嫩黄的肉,肥美的则有膏,为橘红色。

 

5:潮汕蚝烙—— 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真的要给个赞!

做法: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然后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成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有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拌上芫荽叶。

 

6:炒糕粿——炒糕粿是汕头濠江传统名小吃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炒糕稞烹制行家徐春松(原籍潮州)便在汕头市新兴街茂成号专营闻名,号称老徐炒稞。新兴餐室老徐炒糕粿,2002年被评为“广东名小吃”;2003年12月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做法:以潮汕地方优质稻米为原料,经浸洗后,渗和水到石磨中磨成米浆,并用专用蒸具,将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成软硬适中的大块白米糕,再均匀切成小块,加入鱼露和红甜豉油调匀,放在平底锅(煎盘)上用慢火煎,煎至一面呈金黄色且表皮酥脆时,才逐块翻过来另煎一面,并同样煎至够了火候。此时,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芥蓝菜、鲜虾肉、瘦猪肉、鲜蚝仔、鲜鸡蛋等多种配料,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雪粉水、上汤,使其成品达到外酥内软,鲜香微甜,咸里带辣,而色泽金黄艳丽,兼有红、绿、紫各彩点缀其间,实在令人观之舒心悦目,成为汕头古今名小吃之一。

 

谢谢观赏,欢迎大家去我的家乡汕头濠江品尝美食。

下期更多美食,敬请期待。

我的网络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Jane0302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1524323.html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57041585

我的网络营销词条主页:http://www.wm23.com/wiki/uc/83026.htm

陈美娟(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