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学村的创办——高瞻远瞩办商校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陈嘉庚校主1920年8月创设商科,后来发展成为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两个重要基地??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轻工业学校,这是当年陈校主的卓识远见。然而,解放前集美商校的卅年,步履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

      1910年,陈校主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闽省光复政权。民国成立后,他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矢志兴实业,办教育,为振兴中华民族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

      当时,陈校主在南洋的实业刚在起步,立即怀着赤诚之心,返回故里创办工厂和学校。首试工厂未能如愿发展,又目睹农村教育落后,遂致力于兴学。

      陈校主为了改进社会,启迪民智,始创集美小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经营颇有所获,为履行诺言,与胞弟陈敬贤商议,“以救国大计,端赖教育 ”,并遣弟回国筹办基础教育??集美师范、中学,培养闽南小学师资。集美学校规模日益扩大,所需校费也不断增加。同时,他大力发展树胶工业,实业突飞猛进,得以支持集美教育事业的发展。陈校主从实践中确信:“教育之必需经济,经济之必赖实业,实业也,教育也,固大有互相消长之连带关系也明矣。”并从亲身涉足南洋商战的卅年中,深刻领悟到商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1890年,陈校主从故乡渡洋助父经商,至1904年其父营业危难收盘,他即筹划自营,力挽狂澜。由于他精明能干,后期经营重点集树胶的种植、工业、商业于一身,开拓了国际市场,对南洋社会乃至欧美经济做出了贡献。

      陈校主经过自身的经营,追溯南洋社会历史的发展,反思我国的经济境况,担心华侨商业的前途,认为,一、南洋实业几百年来发展迅速,主要的贡献应该首推侨居于斯人数众多的华侨,“则中国欲发达实业,南洋实为重要之地。”二、我国商业之不振,不在于土地、物资、人力和资本诸原因,“所独缺者,商人不知商业原理与常识”。补救的方法,莫善于兴学,其根本是科学,科学源于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辈出。” 三、侨商历史上对南洋建树之功,不但未能获得报答,且一再受殖民主义者的压迫,复屡遭土人排外歧视。四、日本采取经济南侵政策,东南亚强敌崛起。因此,侨商若欲求免天演之淘汰,务必急起直追,学习西式簿记知识,银行、贸易技术本领。从而,诱发了创办商科的构思。

 

      鉴于当时南洋华侨商战和发展祖国商业之需要,陈校主决定增设集美商科,以培养中专商业人才。

      集美商科招收14-18岁小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制四年。商业第一组生源:委托菲律宾教育会代为考送;在厦门浮屿统一招考;各县劝学所选送参考等,计共录取25人,开办甲种商业一班,9月1日在居仁楼开学,开创了集美商科新纪元。

      1921年2月,集美学校共设五个部,商科隶属中学实业部。1923年春,中实部分为中学部和实业部,实业部商科招收第二组新生。1924年1月,实业部分为水产部和商业部,至1927年春改部为校。

      1923年至1925年,是陈嘉庚公司“得利最多及资产最巨之时”,他决心“经营地方之利,仍还地方之益。”三年中共拨付集美、厦大两校经费,扩大基建规模,投资总数270余万元,占同期总收入1080万元的25%;占同期总支出360余万元的75%。其间兴建的有:允恭楼、务本楼、文学楼、敦书楼、校长住宅、肃雍楼、植物园、音乐室等,以及筹建一批校舍。1925年9月,集美学校遵照原来陈校主为扩建各部校舍的函示,聘请余石帆工程师到校,设计绘制各部校舍建筑图纸,其中有1926年拟建的集美商业部校舍图一纸。

      集美商业部校舍拟建在岑头山,校园范围:南邻植物园(即今岑东、岑西楼);西至原教员住宅(即肃雍、三才、八音楼);东濒低农地(即今武装部一带);北抵岑头山顶(即今海院一、二号宿舍、水院南北楼一带)。具体建造规划由南而北为:第一排三幢横列教室楼在前;第二、三排各建三幢宿舍楼;第四排是一座礼堂;最后是膳厅、厨房,整个建筑物呈“钟”的形状。
设计后,由集美学校建筑部安排承建,雄伟壮观的商业部校园即将伫立在集美学村西北隅的大地上。

      岑头山商业部大楼,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首先建造东侧教室楼、宿舍楼各一幢。两座大楼在第一层未建成时即被冻结。原因是陈校主南洋实业每况愈下所致。

      1926年,陈嘉庚公司开始逆转。主要是:一、公司多位具有生产经营树胶经验的主要职员,相继离去自行或与人另组五家树胶公司,开办工厂。造成内部力量削弱,外部同行竞争剧烈。二、最主要是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加坡树胶价格暴跌,各厂不但无利,而且亏损。因此,陈校主函电叶渊校长,阐述胶价大降,损失巨大。提出裁减集厦两校费用,限制建筑设备费,每月勿超过一万元。后又决定集校建筑“冬间完全停止,虽建筑近半年之工场”也不许继续完成。当时,商业部两座大楼,工程虽巳建筑过门窗,也难逃下马厄运。1926年间,商业部迁入崇俭楼上课。1927年,校舍又增加允恭楼、明良楼。

      自1926年至1931年,陈嘉庚公司由于胶价一再猛跌至每担7?8元,六年中各业无利,又支出集厦校费310余万元、利息250万元、扩展熟品厂70余万,而胶园、生胶厂、熟胶厂店的成品、半成品跌价损失100多万元,故累计侵欠银行400万元,而总资产则由1925年的1200万元至1931年仅有200余万元左右。1931年8月,陈嘉庚公司被改组为《陈嘉庚有限公司》,限定补助集厦两校经费,每月不得超过五千元。1934年2 月陈嘉庚有限公司清理收盘,集美学校经济进入最艰难时期。

      1931年4月,集美学校“拆卸岑头山未建成校舍二座,其材料移建美术馆”。这是集美学校解放前的最后一幢建筑物。正因为如此,商业学校大楼再也无法续建了。
陈校主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不忍放弃兴学义务,抱着“一息尚存,此志不减”的决心,艰苦支撑。故集美商校自1933年春季起,增办高级商业,修业五年,两种学制并存,1934年1月称为福建私立集美商业职业学校。1936年与1937年秋季,除正常办理高级、初级商业外,还分别举办商业银行训练班和所得税训练班。

      1937年6月,陈校主在新加坡聘请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到校,他遵照陈校主“复兴集美学校守则十二条”的指示,着手规划复兴事宜。但是,“七七”抗战爆发,日寇侵华,祸及闽海,集美学校首当其冲。10月26日金门失陷,第二天集美商校内迁安溪后?乡苏山原谢姓小学校舍上课。1938年 1月10月,并入安溪县城文庙的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改为商业科。

      1939年2月,商业与水产航海、农林三科从集美联中迁入大田县文庙,另设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9月20日,日机飞入山区大田县城轰炸,集美职校文庙校舍中二弹,三间校舍被毁。为预防再遭袭击,随即迁往城外“仙坛”,在野外山间上课,早出晚归。10月,复在距城三里地的玉田村,借用祠堂、民房办学。1941年8月,各自独立为校,称福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第二年春季起,停止招收初商班。

      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季,集美高商复员集美,校舍在尚忠、诵诗诸楼,直至1949年春季。

      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11月11日,国民党飞机滥炸集美学村,师生死亡八人、校舍被毁,损失惨重,是历史上空前浩劫。集美高商再次疏散,被迫迁到原集美农林学校校址,与集美高中合并办理。至1950年秋季再复员集美。

      综上所述,集美商校在办学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自1920年至1950年春季,四年制,五年制商科和初级、高级商业等学制的毕业生,仅有45个组867位学生而已。
集美高商卅年办学虽然步履维艰,但是,在教学上仍坚持贯彻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方针。除依照课程实施教学外,重视组织实习。

      实习分为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两种。课内实习是结合课程内容,实地操作训练。如打字、珠算、簿记等。课外实习是学生修业到最后一个学期,由学校派老师率领往各公私经建单位实习。在实习期间规定:各生每周书面报告实习情况一次,以便及时监督与指导;实习期满,尚应进行测验、考核。但从1947 年起,改变校外为校内实习,并在校内设立实习商店和实习银行,以使各生学习书本知识,得以随时印证实际经验,学有所用。

      实习商店于1947年9月18日成立,由每学期毕业班同学投资、专营,业务以供学生所需的学用品、日用品、食用品为主,盈利以10%为学治会经费,余概归本组费用。经营活动按照所学的商业管理和新式会计办理。经理、会计、出纳等职员,由同学固定负责,营业员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

      实习银行于1947年11月5日开始营业,资本350万元,业务分存款、放款、代收款项及汇兑等。汇兑可与各地福建省银行和集友银行通汇,便利省内的集美学校教职员和学生汇款。组织理事会和监事会,内设经理、襄理、出纳员、会计员、营业员等,均由毕业班同学担任。

      1952年12月1日,集美高商扩大专业,改称福建省同安县私立集美财经学校。1959年3月20日,与泉州食品工业、厦门纺织学校合并,称集美轻工业学校(曾一度升格为学院后又改学校)。1964年,分为福建财经与福建轻工业两校。1965年轻校迁设南平,1974年才返抵杏林。最后,两校均恢复原来的集美校名。

      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校肩负着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重任,专业设置不断扩大,校舍设备日益扩展,师生人数剧增,财经升为大专 (后又升为本科)、均成为我省重点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规模仍在发展。目前,财专设有:财政、税务、投资经济管理、外经企业财务会计、审计、财务会计;轻工设有:轻工机械、制浆造纸机械、轻工分析、制糖工艺、陶瓷工艺、制浆造纸工艺、涉外企管、涉外会计等专业。财专32个班,学生1300人,教工240人,校园面积140亩;轻工24个班,学生945人,教工214人,校园面积112亩。自1950年起,两校毕业人数2.7万余人,其中财校18956人(内培训班9049人)。现在校友遍布本省各县市的工厂、部门,许多人已成为各地、单位的骨干,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angkl

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ykl08756

微博首页:http://weibo.com/u/2562885562/home?leftnav=1&wvr=5

筱糖(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