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中位于东经104.8,北纬29.8,东西长63.38公里,南北宽52.23公里,面积1733.73平方公里。资中既是县又是州,一度时期还是郡。春秋时代,资州为巴国属地,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置资中县(治所在今资阳县),属益州犍为郡;北周保定中(公元561-565年)析置磐石县,县址在今资中县北门外两路口一带;西魏废帝二年(533)设资州,州所在资阳;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资州州治由资阳县迁到盘石县,从此结束了资阳为资州治所的地位。从西魏废帝二年到隋文帝开皇七年,资阳作为州府所在地只有34年的时间;而资中却从隋文帝开皇七年至1912年,长达1425年的漫长岁月,都是资州的州治所在地。
州治迁到资中之后,管辖八县:磐石(即资中)、资阳、清溪、内江、月山、龙水、银山、丹山。明代废路改府,省州改县,成都路改为成都府,资州改为资县,属中书省成都府。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升资县为资州直隶州,辖资阳、内江、井研、仁寿。1914年,改资州为资中专署,辖资中、资阳、内江、荣县、仁寿、井研、威远、简阳。专员公署设资中。1950年,资中专区改名为内江专区迁内江。
资中建县之初,“官舍简陋,无有城垣”。直到西魏恭帝二年(555)才修了一个方圆三里的土城。此城东南临江,西北依山,基本上是现今重龙镇的位置。唐代贞元年间,西川节度使韦臬在资州设立“安夷军”,将资中城池予以增修;宋代淳祐年间,资州太守余玠对旧城加以维修。明代宏治年间,知县邓概将县城拓宽至东北隅,将重龙山环入城内。城墙全部用石头,高一丈六尺,周四里九分,八百八十二丈,城门九道。清朝康熙初年,资县刘振基对城池予以补修,还在城外环以护城墙。嘉庆二年资州知州赵立信和嘉庆四年的知州吴士淳相继督修,内外城墙全部用石头垒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长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垛墙高二尺五寸,马墙高三尺,城门仍为九道,东门叫建春门、南门叫迎熏门、西门叫咸丰门、北门叫拱寰门;另外五个叫平波门、安澜门、达江门、紫气门、通津门。道光二十七年,重龙山后增修内城一段,同治元年,达江门修砌水城一道,俗名“瓮城子”。民国十八年刘文辉部督军旅长兼资中市政总办陈万仞设立市政公所,督修街道,统一规定主街中宽24尺,支街中宽20尺,街沿4尺(新正街例外)。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zxhrr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xhrr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292508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