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县历史悠久,目前保留了许多历史的遗迹。
1.宋三陵
宋太祖赵匡胤故里在今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这已经为大量翔实的史料所证明。宋三陵位于平陵村东约1公里处,原有封土三堆。据传为宋太祖之高祖眺、曾祖廷、祖父敬之墓,俗称宋三陵。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封祖立家庙,封高祖眺为禧祖,墓为钦陵,封曾祖廷为顺祖,墓为庆陵,封祖文敬为翼祖,墓为安陵。据《宋朝事实》载:宋真宗时期,将顺祖、翼祖二陵迁往河南,以一品礼葬河南县。
此地仅剩禧祖陵和顺祖、翼祖的衣冠冢。建国初期,陵墓尚存,后被平毁。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宣祖以上,本籍保州(宣祖为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封号,保州宋朝初年仅管一县,即由清苑县改称的保塞县)。据《清苑县志》载:黄狗洼在御城西隅,乃一亩泉石桥河汇为淀流入安州,俗传为宋太祖故里。又载:宋三陵,在城东仙桥南,御城西北,宋太祖之高祖、曾祖及祖也。
2.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洞身很长,庄内各家通过地道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形成了上下呼应、进退自如的地道网。冉庄地道以该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干线,长2.25公里。地道设计巧妙,构造复杂,设施完备,设有指挥部、储粮室、休息室、陷阱和厕所,并装有照明灯和路标,具有防破坏、防-、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多设在墙根、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同敌人作战数十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世界战争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介绍: 位于清苑县冉庄,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冉庄人民为打击敌人应运而生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曾多次有过关于“地道战”的描述。冉庄地道战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
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清苑县城东偏北19.6公里处,西南距东臧村1000米,南距府河4000米。遗址长约280米,宽240米,高于周围1-1.9
米,地面散存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埋有陶环、鹿角、兽骨、蚌壳等。遗址文化层厚1-1.5米,埋有大量的泥质陶片,陶片器形有壶、盆、瓮、钵等。
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杵头、磨棒等。大望亭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偏北16.3公里处,东南距大望亭500米,南距府河1.5公里。遗址长250米,宽200
米,地势平坦。遗址地面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灰土坑。从灰土坑0土了磨光石斧、石棒、陶环、蚌壳、兽骨、鱼骨和彩陶片等,遗址文化层厚1-1.3米,埋有大量的陶片。
4.国公营观音禅寺
国公营禅寺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村中的观音禅寺是保定市境内目前最大的佛教寺院,为保定市佛教协会驻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阁、念经堂、当阳宝塔等。观音禅寺建于隋朝以前,金大定,明正德十六年、明天启三年重修,抗日战争中被毁。1990年后,当地居民再次捐款重修。
5.壁阳城遗址
壁阳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地处九龙河北岸,现在的阳城村。遗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800米。遗址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出土的文物有石臼鼎、陶井瓦等。在附近发现小型汉墓多个,出土的随葬品有陶马、陶碗、盘、壶等。据传,唐尧在庆都(今望都)称帝,其母在此养老,称“养老城”。春秋时期,因地处九龙河北岸向阳处,改城阳城。东汉时曾为阳城县治。解放初期,城墙尚存,船只可以从南门码头直通白洋淀和天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