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尧帝名叫放勋 , 姓伊祁 , 史称唐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 , 上古五帝之一 , 曾为上古陶唐氏部落长 , 炎黄联盟的首领。 据史料考证 , 尧出生于今保定顺平西部的伊祁山。他的母亲是陈锋氏 ( 氏族部落 ) 的女子庆都 , 父亲是赤龙图腾部落的男子 ( 一说帝喾 ) 。他知人善任 , 提拔有德行的舜作为他的继承人 , 这就是上古时代的禅让制。
2、祖冲之 (429—500)
南朝宋齐间著名数学家、科学家。字文 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 ) 人。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 等方面均有重大的成就。
3、刘备(161年—223年)
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
4、李万春(1911-1985)
京剧武生演员。字鸣举。河北雄县人,满族。父亲是京剧武净演员李永利。李万春自幼从父习艺,并向项鼎新学戏。7岁时,即以“客串李”为艺名,随父亲在上海、苏州、无锡、扬州、杭州一带演出。
5、盖叫天——张英杰
系河北保定市高阳西演村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以演短打武生为主,他特别讲究人物的造型美,主张以外形动作表现人物的神情气质,以“武戏文唱”的杰出艺术,驰名我国。
6、孙连仲(1893—1990年)
原名席儒,从军后更名连仲,字仿鲁,人称孙仿公。1893年2月3日出生在雄县龙湾村。
7、郦道元(466 或 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 字善长,范阳(今涿州人 ), 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 , 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内蒙等地 , 每到一地 , 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 , 探溯源头。参阅了 437 种书 , 他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 , 写下了《水经注》地理巨著。该书40卷,记述了 1252 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 而且也是一部具特色的山水游记。他为官" 执法清刻 ",颇遭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 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把他和他的弟弟道竣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 , 均已失传。
8、廉颇( 生卒不详 ),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将领。燕、赵相临之地 ( 今保定市廉良村 ) 人。著名的 " 将相和 " 说的就是他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9、赵匡胤 , 保州人 ( 《宋史·河渠志》 ), 其高祖赵眺 , 仕唐 ( 在 唐朝为官 ), 历永清、文安、幽都令。曾祖赵珽 , 历藩镇从事 , 累官兼御史中丞。祖父赵敬 , 历营、蓟、涿三州刺史。其父弘殷 , 少骁勇 , 善骑射。初为赵王王镕将 , 继为后唐庄宗典禁军。 后汉 , 因功迁护圣都指挥使。后周广顺末 , 为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 , 转右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显德年间 , 从周世宗征淮南 , 累官检校司徒 , 天水县男 , 与子匡胤分典禁兵。卒后赠武清节度使、太尉。
10、刘禹锡 (772-843) 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中山 人 , 后居河南洛阳。贞元九年 (793 年 ) 第进士 , 又中博学鸿词科。 授监察御史。和柳宗元等一起 , 参加过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 , 败后 , 贬为朗州司马。后任连州、和州刺史。回洛阳 , 迁太子宾客 , 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 晚年与大诗人白居易过从甚密 , 其诗通俗流畅 , 讽刺诗感愤伤时 , 其名作《插田歌》、《竹枝调》、 《柳枝词》等组诗 , 富有民歌特色。《视刀环歌》、《秋风引》意味隽永。在哲学上是个朴素唯物论者 , 《天论》阐发了无神论思想 , 主要著作有《刘禹锡集》 40 卷 , 《刘白唱和集》 3 卷 , 《洛中集》 7 卷 , 《汝洛集》 1 卷 , 《吴蜀集》 1 卷 , 《传信方》 2 卷。
11、卢思道 (535—586) 隋朝诗人 , 字子行 , 范阳 ( 今涿州 ) 人 ,少年时跟邢邵学习 , 曾在北齐任给事黄门侍郎 , 北周时授官仪同 三司 ( 官名 ), 后来又任武阳太守 , 隋初为散骑侍郎。他的诗纤艳多文采 , 不少是游宴酬赠之作。他的《从军行》、《听鸣蝉篇》为 后人称道。《从军行》已略具初唐初歌行格调 , 为一代先声。原有集 , 已散佚 , 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12、奚庭圭 , 五代时易水 ( 今易县 ) 人 , 其祖莫鼐 , 善造墨 , 所 制者面有光气 , 印文有 " 奚鼐 " 或 " 庚申 " 二字。唐朝末年 , 社会动乱 , 庭圭随父莫超携家至安徽歙州。因此地多松树 , 故尔定居。父子以造墨为生。奚氏造的墨坚如玉 , 纹如犀 , 成为造墨名家。南唐皇帝赐姓李 , 世为墨官。其墨松烟轻 , 胶质好 , 调料 匀 , 捶捣细。庭圭造墨技术尤高 , 南唐皇帝常以墨赏赐功臣。赐 翰林院的墨都是双脊龙样 , 为上乘佳品。相传 , 庭圭的墨存放五 六十年后仍 " 其坚如玉 , 其纹如犀 ", 抄写《华严经》一部半 , 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数百年 , 研墨时尚有 " 龙脑气 ", 宋人称 之为 " 天下第一品 " 。有人说 , 庭圭墨能削木 , 掉在水沟里经月不坏。宋太祖之后 , 凡皇帝写诏书都用庭圭墨。每年歙州要向朝 廷进贡 1000 斤墨。当时市场上很难买到庭圭父子的墨。宋仁宗庆历年间 , 一枚墨卖到一万钱 , 徽宗宣和年间 , 竟出现了 " 黄金 可得 , 李氏之墨不可得 " 的奇缺现象。北宋词人秦少游存有庭圭 墨半锭 , 其质如金石。潘谷也是宋朝的造墨名家 , 见此墨而下拜 说 :" 这真是李氏故物 , 我生再见矣。 " 宋太祖时的墨官张遇也是易州人 , 唐墨以李庭圭为第一 , 张遇第二 , 众家评论也是如此。 直到以后造墨家尚铸字于墨 , 遵照易水法制造。易水制墨法在宋昆氏的墨注中说 , 唐李氏以歙州的松与易水的松相类似 , 可取松烟与鹿角胶 ( 一名大胶 ) 合制而成。又说易水奚氏都用大胶合墨。内府所存庭圭之小样墨在古品中最佳。奚氏家族历代为墨 官 , 由于张遇、潘谷都是易州人 , 善制墨 , 所以世上称制墨必仿易水法。
13、李延年 , 西汉乐坛领袖 , 定州市人。出身于歌舞艺人世家 , 天姿聪颖 , 喜好音乐 , 能歌善舞。因罪受腐刑为宦官 , 在狗监供 职 , 以擅长歌舞 , 为汉武帝所喜欢 , 以一曲《北方有佳人》 , 为其妹入宫提供了契机。其妹入宫后为李夫人 , 李延年升为侍中 , 参与《郊祀歌》十九章的创作、谱曲。李夫人生子昌邑王刘髆后 , 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 佩戴二千石印绶 , 主持乐府歌曲的创作、民间歌谣的收集和整理、西域音乐的改编。李夫人死后 , 爱驰恩绝 , 因事被诛。
14、崔峒 , 博陵 ( 定州 ) 人 , 擅诗文有声价 , 为唐大历十才子之 一。初受潞泽节度使幕府功曹参军 , 后任左拾遗 , 终任右补阙。词采炳然 , 意思方正。《中兴间气集》谓 :" 如‘清磐渡山翠 , 闲云来竹房 ' 。‘流水声中视公事 , 寒山影里见人家。 ' 斯亦披沙拣金 , 往往见宝。”
15、郎士元 (766 年前后在世 ), 唐诗人 , 字君胃。中山 ( 今河北定州 ) 人 , 天宝末 (756 年 ) 登进士第。宝应初 , 选京畿县官。诏试政事中书 , 补渭南尉。历左拾遗 , 出为郑州刺史。工诗 , 与钱起齐名 , 为 " 大历十才子 " 之一 , 当时朝延自丞相以下出官奉使 , 无诗视为羞事。时语云 :" 前有沈、宋 , 后有钱、郎 " 。可见一时声望 , 其诗多酬赠之作。著有《郎士元诗集》 1 卷.
16、崔护 (804 年前后在世 ) 唐诗人。字殷功。博陵 ( 今河北定 州 ) 人。屡试不第。尝于清明节独游城南 , 走到一个村子叩门求 饮 , 有一女子端来盂水至。第二年 , 清明节再往 , 门庭如故 , 而户门锁。因题诗 " 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一首于左门扉。数日后复往 , 有老夫出门曰 :" 吾女读左扉诗 , 因病而死。 " 崔护请见 , 其女在床 , 哭曰 :" 某在此。 " 倾刻 , 女开目复活 , 老夫以女嫁于崔护。贞元十 二年 (796 年〉 , 登进士第。终岭南节度使。所作《题都城南庄》诗流传颇广 , 还有《郡斋三月下旬作》、《五月水边柳》、《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山鸡舞石镜》、《晚鸡》等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