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者,范缜

家乡区县: 泌阳县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

  范缜少孤贫而好学,十多岁是拜名儒沛国刘瓛为师,在其门下数年,布衣草鞋,徒行于路,在车马贵游的同学面前,毫无愧色。范缜学成后,博通经术,尤静三礼(《周礼》、《礼仪》、《礼记》。性质直

  ,好危言高论。

  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泌阳县羊册镇古城),出身于士族家族,为东晋安北将军范汪的六世孙。南阳范氏进入南后开始有高官显爵。范缜在从学的数年中,经常穿布衣草鞋,上下学都是步行,但却并为因此而自卑自愧。相反,他生性倔强耿直,不肯向权贵低头,敢于发表危言高论,同创室友都畏他三分,因而,他也受到众人的疏远和冷落。

  范缜生活的年代,是南朝佛教兴盛德时代轮回报应的宗教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唐朝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一诗中生动的勾画出当时信佛的景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在佛寺僧塔的修建中。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上层人物,也信佛教。但他却是无神论者。

  在一次与以陵王萧子良为首的的佛门信徒的辩论中,他认识到,有必要将自己的无神论的观点加以系统阐述,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神灭论》,他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无神论与有神论争辩的核心问题,即形与神之间的关系。

  《灭神论》一开始就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观点。他说:“形即神也,神即形也。”所为“形”是形体,所”谓“神是精神,“即”密不可分之意。范缜认为,精神与形体室密不可分的,形体存在,精神才能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失。这在当时,是多么先进而又科学的思想。

  而后《灭神论》经过很多波折才能在民间广为流传而至今,成为一部经典巨作。范缜的一生,也因无神论而历经坎坷,但最终名垂青史,受后人敬仰。

爱上冬天的雪(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