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溪古镇位于四川广安市广安区东北部,古称“龙凤州”,又称“肖家溪场”。古镇保存完整的有老街、新街、半边街。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年,位于响水溪西岸,全长450余米,街用板石铺砌而成,沿街房子全都是瓦房,由圆木大柱子支撑而立,且每根圆柱于的正下方都砌上了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左右街沿一排宽敞的长廊,行人可遮风避日,称之为“晴不当阳,雨不湿衣”。
肖溪古镇依山傍水,山是巍峨峻峭的摩岩山;水是清澈碧绿的渠江水。摩崖石刻造像形态各异,定光古佛雄居山顶,俯视滔滔渠江,数尽片片白帆,阅尽人间沧桑。渠江两岸翠竹丛丛,林木郁郁葱葱。江面渔舟穿梭,渔歌唱答,使小镇显得格外空灵恬静,人到古镇恍入世外桃源。
肖溪古镇不仅街古老、房古老、佛古老,且匾额题刻同样古老。竹林丛边,树木林里,造型各异的石板小桥错落其间,定格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瞻仰寺庙,拜拜菩萨,品味各种精美绝伦的匾额题刻,再观看清光绪年间修建的、气势恢宏的杨仪宁石室墓,定会使你流连忘返。如果你静而思动,不妨来一个渠江水上游。乘一叶扁舟,看两岸飞驰,吼几句川剧,唱一段四川民歌,别有一番情趣。
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年,位于响水溪西岸,全长450余米,街用板石铺砌而成,沿街房子全都是瓦房,由圆木大柱子支撑而立,且每根圆柱于的正下方都砌上了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左右街沿一排宽敞的长廊,行人可遮风避日,称之为“晴不当阳,雨不湿衣”。
新街,位于响水溪北岸,现有街房40余间,均为砖木结构,穿逗梁架,悬山式屋顶,房内二层楼梯,呈螺旋式状,屋顶用琉璃瓦安装,整个室内就凭此采光,故室内显得幽暗。新建街面较过去宽一倍以上,全部是青石板铺成。所有街房都沿街面各伸出檐廊4—5米,檐廊下地面比街心露天地面高出0.6至1米,赶场交易全部在檐廊下进行。晴天不被太阳晒,雨天不被大雨淋。正如俗谚所云:“落雨赶肖溪,买卖不湿衣;热天赶肖溪,清凉如家里”。
半边街(小街),长约300余米,街面较为狭窄,主要由一级一级石阶组成,街沿两房因自然山势而错落布局,其中寓玉宫,建于清代。小街的街面因为是用青石板铺成,显得参差不齐,凹凸不平,但错落有致,古朴淳厚,韵味独特。
把老街和新街相连接的是一座维新桥,建于清代,由板石铺砌而成,桥下流水瀑瀑,述说着悠悠古镇的风土人情。而古镇明清的建筑风格,更是古色古香,淳厚雅致;堪称是巴蜀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场镇。
冲相寺依山而建,层层飞檐叠瓦、朱墙红门、摩崖佛像映日生辉,格外庄严肃穆。其中,得厚崖上建造于隋唐时期的摩崖造像50余龛400余尊,大的3至4米,小的只有几十厘米,尽管不少造像的头部在文革期间被毁,但仍有少量毫发无伤。定光岩顶端的“太阳菩萨”保存完好,太阳映照下,射出万道霞光。在长约300米的崖壁下,到处是不辞辛劳赶来的观光客、考古爱好者和拜佛的香客。近年来,为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当地政府请来全国文物、考古专家和建筑设计师对古镇开发建设作规划设计,对这一蒙垢千年历史尘埃的“船”形古镇进行了修缮,先后投入资金550余万元,开发出著名的“十古一江”景致,冲相寺便是其中之一。日前,古镇还被评为全国2A级旅游风景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