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涵丰富的煤文化

家乡区县: 山西省大同县

蕴涵丰富的煤文化

大同百里煤田,山不秀而雄浑;林不茂而宝藏。植根在这块土地以她那喷涌的乌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矿工采掘着煤炭,也书写着历史。这是一部与大自然斗争史;是薪火相传开拓光明和温暖的历史;是生与死的搏斗、意志的磨练、体力的付出和灵魂净化的历史。

大同煤炭,远在汉代已开采利用,汉墓出土的煤块足以证明。《水经注》所记东溪(口泉沟)“山有石炭,火之热间(同)樵炭也”。同时还记载了火山、火井、风穴等煤炭自燃现象。可知当时开采已有相当规模,不但供应京都上百万人取暖、做饭,还用来冶炼白银。宋代朱弁的《炕寝诗》写的“西山石为薪”、“飞飞涌无云,焰焰积红玉”正是大同侏罗纪煤燃烧的情景。辽金元时,大同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锻造兵器,促进了煤炭的发展。明清时代,小煤窑林立。民国以来,军阀、官僚、资本家纷纷办矿,大同煤炭已批量出口。日军侵占煤矿,采取“以人换煤”,疯狂掠夺资源,数万矿工为此丧生,形成白骨垒垒的“万人坑”。

建国后煤炭生产飞速发展,年产量突破800万吨。大同煤田侏罗系弱粘结煤,以低硫、低磷含量,发热量高而誉满中外,素有“煤中精品”之称,行销全国26省、市、自治区和电力、冶金、轻纺、交通、铁道、地质及国防等国家直属企业,还远销日本、韩国、菲律宾、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国60年来,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运煤炭23亿吨。

煤文化的主体是矿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下,造就了富于战斗精神的矿工队伍,锻造了一代代采煤者的独有风骨。他们凝重、豪爽、粗犷的性格,韧性、刚毅、胆识和魄力。他们终年作业在不见阳光的煤井里,给予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决心和气魄。他们积攒着周身的体能,激荡着一腔热血,常以超人的能量发挥,创造着难以想象的奇迹。他们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开怀、豁达、讲义气、重友情,“站在煤堆上好说话”,表达了他们朴实、厚道、深沉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像一副塞上的风情画,格调悲壮、苍凉,他们在四面石头的地下矿井中,背负着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人类送去光和热。

XUDADON(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