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第一府旅游区由宣化区、宣化县的景区组成。其中心景区为有“京西第一府”之誉的宣化古城。整个旅游区总面积2371.7平方公里(其中宣化区264平方公里,宣化县2107.7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其中宣化区41万人,宣化县30万人)。是张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游区。
有着京西第一府之称的宣化,历史悠久。宣化城始建于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动工展筑,周长口公里,因朱元漳十九子朱穗受封谷王,建成规模宏大形制近似都城的大邑。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不但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而且具有许多自然景观。宣化县的凤凰山群峰叠翠,风景秀丽,历来为登临的胜地。黄羊滩素有京西第一滩之称,这里黄沙茫茫,别是一番景象,使人过口难忘,心潮难平。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是环北京旅游圈一处重要景区,宣化距北京仅150公里,交通方便。沿京包铁路、京张高速公路、110国道都可到达宣化。宣化宾馆、商场众多,住宿、购物、娱乐十分方便,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久负盛名的宣化牛奶葡萄、钟楼啤酒,是游客喜爱的特色食品与馈赠佳品。
宣化位于张家口市东南28公里处,是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的重要纽带。全区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 40万。
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卜谷郡,唐代置武州,文德元年旧踞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门抡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刃X十朱元漳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穗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析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镇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 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刺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宣化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清康熙皇帝七次北巡、西征均在宣化府整顿军队,筹集粮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十二月驻宣化,赐口北道尹诗一首,赐宣化总兵“媲训练”匾一块,赐宣化知府“亲民”匾一块。
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极具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赛。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1905年和 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宣化是河北重工业基地。辖区内有宣钢、宣工、张电、宣啤等大中型工业企业33家。所生产的工业品多项荣获部优省优。
宣化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城市。宣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几年来,投资50多亿进行旧城改造,迎宾大道、钟楼东西大街、南大街拓宽工程,世纪广场工程,新生街、义圣宫、绅楼北、花卉四大市场工程建设,城市给水工程,财神庙仿古一条街建设工程,相继竣工,使宣化这座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占地266公顷的东新区规划建设已拉开序幕。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备齐全、现代气息浓郁的新都市将呈现在你的眼前。
大型汉唐古墓群“现身”古城宣化
近日,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部门经过科学的考古和挖掘,完成了一座大型汉唐古墓群的发掘工作:3座汉代砖室墓和4座唐代砖室墓。
墓葬区距宣化城东南1公里左右,墓室建在地下4.6米。其中,3号汉墓规模宏大,墓室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0.3米(未加墓道),墓室多达8个,占地面积98.7平方米(见图)。该墓的型制也很独特,墓门朝向东,并列建有双墓道、双墓门、双主室。两个主室之间有甬道连通。主室各自又有后室,侧室相连,成为二个相通的单元结构,从而构成一座完整的大墓,这种结构的墓葬在我市亦属首次发现。1号、2号汉墓也是并列修建,相距5米,应该属于同一家族。墓门朝向北,也为多室结构。3座汉墓的墓葬型制,出土器物与当地东汉中晚期墓葬相近,应属这一时期。在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剑、漆盒和陶质随葬品。
唐代墓葬在汉墓北侧,抢救发掘了4座,均为弧方型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构成。墓室顶部叠涩成穹窿顶,室内四角有仿木砖雕的柱子,四壁有砖雕板门,方格窗及椅子、衣架、灯架等装饰。出土有白瓷碗、陶罐、塔型器座等随葬品。其中,4号唐墓出土了1件鎏金芦雁纹四曲海棠式银杯,非常精美。这件银杯,隋圆形、花口,口径16.2厘米×10.5厘米,高4.6厘米,圈足高1.3厘米。杯内外髹黑漆,口沿和四曲处鎏金,杯内阴刻描金纹饰,为芦雁游鱼图案。银杯造型别致,图案精美,是一件价值很高的艺术品。据悉,这批唐墓与当地发现的一些有纪年的唐代晚期墓葬相似,应属同一时期。
据专家介绍,宣化区此次发掘考古意义重大,这处特殊墓葬形式的汉唐墓群的发现,增加了汉唐代墓葬的类型,为研究一千多年前当地的生活习惯、葬俗葬志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大量出土文物反映了汉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状况和手工艺品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古城宣化在汉唐时期的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素材。
宣化天主堂
1944年夏,日本强占大修院为宣化省公署所在地,大修院迁入主教府东院,命名为“圣家大修院”。1954年全部拆散。
1945年宣化第一次解放,同年11月原“察哈尔民主政府”在大修院和主教府设立。
3、归还大堂修复重开和大修阶段:(1976年—2003)
十一届三中会胜利召开后,1979年全国开始落实宗教政策,1980年12月,宣化将大堂归还了教会,部分教产得到了落实,按期付给租金,并给以部分赔偿。
宣化天主堂自1904年建成后,曾于1935年进行过一次大修。1980年归还后的天主堂屋顶漏雨严重,石柱部分表面受损,祭台荡然无存。1986年宣化区政府拨款8万元,教会自筹资金16万元,进行了全面恢复性工程。当时在已故本堂陈化育神父和张德正神父的的领导下,工程师赵惠、李武等精心设计,广大教友义务劳动,这次修复工程恢复三个祭台。圣母和若瑟祭台以画像代替雕像,两块主教墓碑修复后重新竖起。音乐楼用工字钢架代替木架,最大的工程要算两个钟塔楼和人字山墙的复原工程,大堂内重新进行了粉刷彩绘,配齐了大堂内的全部跪凳。1986年10月重新开放。
为庆祝宣化天主堂“光荣十字架大堂”建堂100周年庆典,迎接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主内兄弟姊妹的莅临,本堂王治海神父经多方筹款,综合大家的意见,于2003年3月至7月对大堂进行了又一次大修。宣化天主堂经两次修复之后,目前基本保持初建时的风貌。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pxy930715
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u/3797434652?s=6cm7D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797434652
梧桐子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zhangjiakou_xuanhua.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