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文化的见证———瓯船渔民文化

家乡区县: 汕尾市城区

       汕尾虽建市不久,但却有着长久的历史背景,而见证这一切的就是当地的渔民一族,他们见证了汕尾的历史长河中的转变,即使在革命战乱时期也无法撼动他们的文化历史传承,这篇文章是想为大家专门介绍一下我的故乡汕尾的当地渔民文化。在美丽的海滨汕尾,生活着一个具有自己独特色彩和历史传统的社会群体——疍民(亦称瓯船渔民),他们是先秦时期越族的遗裔,世世代代活动于南海之中,浮家泛宅,把舵扬帆,随潮来往,捕鱼为生。他们现在的人口约10万人,仅占汕尾总人口的3%,但他们却是这里的原居民。而且瓯船渔民就是汕尾最早的开拓者,在我国上古时期存在着一个民族,称越族,遍布中国南方,其中的扬越在今江苏、江西,于越在今浙江,瓯越在今浙江南部,闽越在今浙江、福建北部和江西东部,南越在今广东,骆越在今广东、广西、贵州及越南北部,夷越在今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夔越在今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西越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滇越在今云南,山越在今苏、浙、皖、赣、闽、粤部分山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的土著人(俗称南蛮)。

汕尾的渔民文化:渔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渔民在渔业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动力。汕尾的疍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渔文化。

 

渔歌

它是当地疍民为抒发内心情感,诉说日常生活和表达生产劳动情景而创作的歌曲。它的曲式多为七言四句体,基本上保持着民歌五音调式;它的类型多样,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和后勤服务歌等;它的节奏和缓,音韵和谐,旋律优美细腻,分为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和大纭歌等调式。它的歌词简朴通俗、生动活泼,充满江海生活韵味;它的演唱形式多姿多彩,有独唱、对唱、轮唱、重唱和合唱。汕尾渔歌产生于宋、元时期,为当地疍民祖辈相传至今,独具一格,上世纪60年代,著名女渔歌手徐十一等首进羊城在中山纪念堂演出,获得奖项并轰动了整个乐坛。

渔谚

它是当地疍民渔业活动的经验总结,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它以富有韵律的语言,以生动简洁、易于记忆的形式,流传于渔区;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即使在现今社会,对指导渔业生产仍有一定的意义。汕尾渔谚内容丰富,由渔场渔汛、渔具渔法、水生动物生态,以及海况、风况和雨况等部分组成。在渔场渔汛中有“清明过三日,带鱼走得尾直直”,意即来到汕尾外海渔场的带鱼,清明时节产完卵后,就立即往东北方向进行索饵洄游;在渔具渔法中有“一浔水七浔索”,意即拖网作业时,拖缆长度与水深之比为1∶7;在水生动物生态中有“正月虾蛄,二月九再,三月咸蚬”,意即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分别是虾蛄、九再(海蟹的一种)和黄蚬的性成熟期,它们长得体肥膏满,品尝起来味道最佳;在雨况中有“东头乌云起,无风必有雨”,意即早晨若东方乌云密布,当天就会刮风或下雨。

妈祖庙会

妈祖,又称天后,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安全的女神。“航船跑马三分命”,旧时渔船海上作业常常出现海难,因此疍民们十分崇拜妈祖,祈求妈祖保佑,让他们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汕尾的疍民也不例外,凡有疍民渔船聚泊的港口,都建有妈祖庙,如城区的奎山港、新港、马宫港、龟龄(岛)港,海丰的大德港、小漠港、后门港,陆丰的甲子港、碣石港、乌坎港等。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汕尾的疍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妈祖庙会,他们结伴前往还愿和许愿,这时的妈祖庙张灯结彩,热闹非常。新港(现已溃毁)是疍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方,清光绪五年(1879年)聚泊有渔船1300余艘、疍民7000余人,形成了水上渔村——新港浮水乡,这里的妈祖庙称大华妈祖庙,又称“圣旨妈”。说起这个别称,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清乾隆五年(1740年),朝廷命官赖天祥、林景等乘船经过汕尾外海面,时值黑夜,又遇大风暴,望有灯火之处,遂靠岸避风,天亮之后才知道灯光是从附近的大华妈祖庙发出的,官船既保得平安,于是回朝奏本,乾隆帝下旨重修该庙,现在勒刻于大华妈祖庙后面石壁上的“回澜保障”四个大字,就是游击赖天祥、守备林景所题(注:游击、守备,均为清代武官官阶)。因此,这座妈祖庙就有了“圣旨妈”的别称。

疍家婚俗

疍民的婚嫁有别于陆上人家,他们通常是疍家与疍家间通婚,由媒人介绍,父母主婚,商定聘金,男方择定吉日良辰娶新娘。新娘出嫁的前晚,娘家必须“哭嫁”,新娘、母亲、嫂子等边哭边唱着《心焦歌》、《叮咛歌》、《打扮细姑做新人》等渔歌,抒发离别之情。迎娶之日,女方的彩船先停泊在某处海面,男方的彩船随后到来,他们边唱着《麻船歌》边靠近女方彩船,亲朋好友的渔船也陆续前来凑热闹。这时,两船开始对歌:首先,男方船上两位渔妇唱《船杆抽起一下镖》、《媳妇娶来心头松》等渔歌;接着,女方船上两位渔妇对唱《新娘生好兼青春》等渔歌;然后,新郎唱“这枝好花兄爱摘”,新娘对唱“手拈金扇缀君来”;最后,新郎新娘合唱“是阮两人唔甘嫌”。在这对歌的热闹气氛中,衣着鲜艳的新娘由“好命妈”(多子多孙的老渔妇)牵着登上男方的彩船成亲。目前汕尾的一些小渔村还是保留着丰富的渔民风俗文化的,想要领略一下中国的最传统最原始的渔民文化,可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尾去看看,我相信必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在渔民文化中的。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480393155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INKUNJI

梧桐子汕尾城区: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shanwei_chengqu.html

基哥(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