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人文教育之——地理孤岛的磁铁效应

家乡区县: 武威市民勤县

   话谈人文教育,它便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人为文本,文以化人。

   甘肃民勤——从地图上看去,插向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民勤绿洲,恰似一把楔子,紧紧相切在两大沙漠之间,阻止了两大沙漠的“握手”。民勤,是名副其实的“地理孤岛”。

   民勤因“脆弱的生态,治沙的前沿”而进入了历史的视野,人口仅30余万,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多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而广为人知。从新千年以来连续10年教育丰收正在让这座县城收获“教育名县”的盛誉。历史的自豪感开始出现现在所有有关民勤的宣传材料中。史记记载,民勤明清时人才辈出,“贤良接踵,科第蝉联,文勇之盛,驾于河西”。因为地理意义上的闭塞孤岛,使得这块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较少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千年文脉因闭风封而连绵下来。

  教育是民勤之基,也是民勤人民的希望所在。严峻的生态现实、三面环沙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民勤人深刻和真切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途径,更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优化布局,集约资源,强化服务,提升质量,让更多的民勤人通过教育、通过高考走出民勤,实现了生态治理和教育发展“双赢”的目标,使教育成为人民群众最为满意的社会事业之一。九月的民勤,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全县教育发展也再创佳绩,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达到2022人,比去年多333人;综合录取人数达5116人,录取率为89.21%,分别比去年增加了491人、7.19个百分点。有5名学生分别被保送到重点大学,有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215人被“211”工程院校录取,111人被“985”工程院校录取。三校生高考中,成绩在500分以上的考生有242人,比去年多126人;3名学生夺取全省三校生高考前三甲;9名考生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

   民勤一中,办学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深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在德育工作、体艺活动、教育科研、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其骄人的高考、奥赛成绩而声名鹊起,现已发展成为享有盛誉的陇原名校。近五年来,先后有12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000多名学生被南开、同济、复旦、浙大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在高中学生数、理、化、生奥赛中,学校各科团体总分均名列全省前茅,有256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人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选拔赛中夺得银牌,22人因奥赛成绩突出获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生资格。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化学奥林匹克贡献奖”、“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国家、省、市级奖励50余项次,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承办学校,2003年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而闻名遐迩,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学子慕名前来就读。民勤一中已成为“民勤的一张名片”,被誉为“陇原名校”。

  民勤县文化底蕴深厚,重教尚学是优良传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实施大教育战略,争创全国教育名县,以教育发展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全县教育系统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全县教育的大腾飞、大跨越。重教尚学凝聚发展合力

我乃怪人顾(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