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相约高流河墟
精心选购竹器
用高流河水泡一泡竹制品
一个千年古墟,一个古朴竹村
高流河古墟,位于阳春市合水镇以南五公里的高流河荒滩上,这是一个岭南传承千年的墟集,从公远558年,从一条河流开始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每一年每一个五月初四延续未绝,一年趁一次的高流墟。关于这个颇具历史传奇色彩的民间集市,追其起源,有的说是为纪念一位在剿匪中捐躯的千总,也有的说是冼夫人平叛后摆下的庆功盛宴。相传,墟日这天,将购买的竹器具用高流河水浸过,就不会被虫蛀;小孩在高流河水里洗过澡,体魄会格外壮健……
绵延千年的神水传说
那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千多年前,在高流河畔的练兵场,平叛英雄冼夫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军民庆祝大会,后来的1400多年间,沿袭成一方风俗,即高流河古墟。
故事要从公元535年说起,高凉太守冯宝与冼夫人结婚,夫妻二人在漠阳江畔积土筑墙,掘地为壕,修建郡城,此城就是阳春。
冼夫人治邑时,在高流河畔建起了约六平方公里的练兵场,操练千军,保境安民。陈、隋两朝期间,冼夫人从练兵场三次领兵出征,先后平定了欧阳纥、王仲宣叛乱。
公元570年,大约是冬至前后,冼夫人在练兵场地北高流河畔举行军民庆祝胜利大会,展出皇帝赏赐的驷马安车、八音鼓吹和麾、幢、旌、节仪仗和战利品;追悼从梁大通三年至陈太建二年40年间牺牲的将士和民众,举行和平胜利大游行。此后,庆祝大会沿袭为每隔四十年百姓自发举行一次的“万年缘胜蘸”,并演绎成如今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古墟。
在高流河畔的村庄里,关于高流河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高流河水很神奇。”村里的老人说:“农历五月初四那天高流河水有‘仙气’,竹器放在河水里泡一泡,不会生虫也不会腐烂;小孩进到水里洗一洗,身体强壮还能长命百岁。”
虽是传说,但仍有不少人相信。外地游人大老远跑来趁墟,都喜欢泡泡高流河水,还有不少人带来瓶子,装点水拿回家。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高流河水清甜,在家里放上一年都不会变味;小孩生疮长痱,用高流河水洗一洗,再喝上两口,就都好了;家里老人喜欢捣中草药,添点儿高流河水,疗效更佳。
青年男女中还相传,年轻的女子,在墟日当天泡过高流河的水,会变得美丽动人,如愿找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高流河便又有了“美人河”与“情人河”的名字。
河畔竹村的纯朴竹工
那里家家户户门前的空地上、庭院里,都种着翠绿挺拔的竹子,竹篙、竹梯、竹篱笆随处可见……有一种置身“竹村”的错觉。村里的人都爱竹,一有闲地就种下竹子,既美观又实用,还有“节节高”的美好寓意。
村里人爱竹,也爱编织竹器。“村民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都懂些制竹工艺,自己用的簸箕、竹筛、箩筐、扁担,都是自己制作的。”
千年古墟的竹器盛会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高流河畔像是一次盛会。来自广州、茂名、湛江、珠海等地趁墟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高流河畔,或观光或购物,多有20余万,少也有近10万。
农历五月初四,村民早早地就要赶到墟上“占位子”。9时,迟来的人很难找到摆卖的摊位;10时,河滩、树林、小道上,到处挤满了趁墟的人。马路边、公路上,仍有人络绎不绝地从市区、乡镇往这里赶来,场面如同过节。
时近中午,趁墟也进入高潮。绵延几公里的墟市,几乎找不着空地:扛着竹器的行人、抱着小孩的母亲、挽着手的青年男女……比肩接踵,在拥挤的人流中缓慢前行。来这里趁墟的人一般都会买上一两件竹制品,作为纪念。
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游人不能最早到,商人不能最后一个离开。村里人必须赶在日落之前收市,没有卖完的物件不能拿回家,会带来坏运气。最后甩卖的东西便宜得让游人心动也心疼,三元买一张竹椅,二元买五个工艺篮,八元买一张竹梯……实在卖不完的,只好扔在河岸。
当大部分古老墟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时候,高流墟以其别具一格的地方民俗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创造了历久弥新的商业奇迹。依水而生的高流墟,非但没有消失和褪色,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一枝独秀、远近闻名的民间专业墟市。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83424175.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CidaQ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