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黄龙溪

家乡区县: 成都市双流县

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黄龙溪全镇幅员面积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并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川西水上古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四川成都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黄龙溪古镇坐落在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论春秋,一派静谧。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六条老刚进行完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黄龙溪位于成都东南方向行40公里处,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辟旅游景点--黄龙溪。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当年镇上曾有7座庙宇和仁(寿)、彭(山)、华(阳)总府衙门。码头上舟揖如林,商旅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黄龙溪古镇之所以引起影视界人士关注,是因为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阳古镇的喧闹场面。   

 

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   

 

黄龙溪镇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镇上的居民就生活在这幽静古朴的环境中。最早系统地将黄龙溪镇推出亮相的,当数中国贸易总公司。

景区特色

 

黄龙溪

黄龙溪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于此,结果战败,加速了大蜀国的灭亡。黄龙溪原名永兴场,原址在府东岸的立新村境内,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迁至府河两岸建场,由于旧时水运交通发达,外来商客增多,经济文化繁荣,航运上达成都,下通重庆,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码头。

 

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政权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错落的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树掩映着古镇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绎着客家文化的风云;三县衙门诉说着民国时期的历史;陈家水碾令游人发散思古之幽情;古朴的民风民俗增添了小镇无穷的魅力;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码头文化;独具特色的川西田园古镇风貌成为西南第一的天然影视基地。古镇名扬中外,游者慕名而至;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寄情山水……

 

黄龙溪吊脚楼

 

黄龙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 

 

古镇内,路面青石铺就,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大多建于明末清初,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民居的门前屋顶细部尤为精彩,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精湛,造型生动。院落之间廊庑穿插,厅堂轩昂,体现传统古建筑的鲜明特点。做生意的人家,厅堂内挂满了横幅字画,用玻璃镜框镶嵌起来,精致而隽秀,与周围的古建筑浑然一体。1983年,当黄龙溪古镇还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时候,峨嵋电影制片厂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就选这里做外景地,后来,《海灯法师》、《芙蓉镇》、《家春秋》等多部影视剧也在此拍摄。因为这里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是那些人造影视城根本无法比拟的。

 

水城风味

 

古镇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镇而过,两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还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数座铁吊桥连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古镇的标志,游人每到此,总要在此留影。黄龙溪的鱼也是一绝,老人们说:“七上八下九归沱”,说的是每年从小寒、大寒节气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到此产卵,所以黄龙溪鱼产甚丰。当地最地道的吃鱼方法是在船上,来一锅“河水煮活鱼”,看似粗鄙的吃法却能让人尽享野味之鲜美。 古镇里明清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比比皆是,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小镇中有一条街道因过于老化,推倒后按照过去的风格仿建,但一眼望过去,却怎么也脱不了仿的气息。

 

现存寺庙

 

经过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存的古街坊有7条,街内两旁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属全木穿斗结构,严谨的廊坊式古代建筑样式融入其中,街面由红砂石板铺成。现存的76套民居亦多为两层高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傍水而建。临江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是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体现。古镇内尚有三座完整的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形成黄龙溪古镇一街三寺庙,且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独特格局,再加上镇外的两座宏伟的古寺庙,更给黄龙溪增添了古意。

 

古龙寺介绍:

 

 

黄龙溪

古龙寺位于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是黄龙溪古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位于古镇正街南首,坐南向北。古龙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 古龙寺正门上为戏台,名为万年台,占地103平方米,高8米,建于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黄龙溪九个戏台仅存的一个。据了解,举凡寺庙、会馆、场镇修建万年台,其功用都是酬神、娱宾。黄龙溪的这座万年台,全木结构,保存完好,在全省已不多见。台前300平方米的院坝,过去是一座广场,是古镇历史上集会、交易、看戏的场所。万年台院坝南北,各有一颗古榕树(也称黄葛树、黄桷树),据考已有900多年历史。传说这两棵树是黄龙祖师来此普化百姓脱离苦海时亲手所植。据说过去两树树冠一度遮蔽了整个院坝。北边古榕树干分岔处中央,有约二尺见方的小庙,供奉“黄桷大仙之神位”,传说只要摸摸树身,即能祛病消灾。南边古榕树,盘根错节,严密包裹着一座小土地庙。这两棵古树,庙骑树、树裹庙,堪称天下一绝。 万年台正对面,是弥勒殿,弥勒殿前,矗立着一座立千佛铁塔。 除弥勒殿外,古龙寺现有的主要建筑还大雄宝殿、观音堂和弥陀殿。古龙寺内,还有一座“三县衙门”。历史上,黄龙溪属华阳县(今双流县华阳镇)、彭山县、仁寿县的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遂设三县衙门(类似如今的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据了解,三县衙门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衙门大门两旁有副对联:“黄龙穿山伸出龙爪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上的六个地名——黄龙、龙爪、鸡翅、白马、马头、虎岩,巧妙地包含了三县衙门的管辖范围。衙门里有一个脚印,据说就是古代华阳、仁寿两县的交界。这个“揭事栏”,是清代的遗物,记载了引锦江水灌溉三县四万亩良田的水利历史。这座古佛堰,数百年来,养育了一方百姓,至今,貌不惊人的古堰,仍发挥着重要的灌溉功能,被誉为“微型都江堰”。据说,当时建立三县衙门的主要功能有:首先是当地的民政事务管理;其次是古佛堰灌区堰务管理;三是黄龙溪地处三县交汇点,匪患问题也在管理之列。三县衙门的机构建立,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三县衙门是现今保存中全国唯一的三县衙门,现为双流县文管所管理。为了更好地展示三县衙门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发展黄龙溪的旅游事业,当地有关部门在“三县衙门”原址上开辟了一个黄龙溪出土文物、民俗文物展览,衙门内放着许多古代公堂用具,如狗头铡刀、刑具、官服等。衙门内还有电影《芙蓉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电视剧《朱德的童年》、《海灯法师》等影视剧在这里选景拍摄的图片展示,据了解,山清水秀而远离城市喧嚣的黄龙溪一直都是电影电视摄影组的至爱,一拨拨的摄制组络绎不绝地到镇上拍片,先后在这里拍摄的影视剧近200部,让黄龙溪享有了“影视城”和“中国好莱坞”的美誉。

 

镇江寺介绍:

 

镇江寺位于该县黄龙溪镇黄龙正街最北端,这座古刹原是清初移民兴建的镇江王爷庙,是当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 据说,以前大殿内塑有“镇江杨四将军”神像。杨泗将军,亦称杨四将军,杨家四爷,斩龙杨泗将军,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他本是源于湖南的民间道教水神,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运动逐步将该信仰向周边传播,包括四川、云南、广东、甘肃和陕西南部地区,因其能斩除蛟龙,平定水患,而被广泛尊奉。因农历六月初六为杨泗将军圣诞,所以每逢四爷生日,周边的善男信女都会来此朝会。但现在的镇江寺,已经变成了一座佛教寺庙,入口处是弥勒佛和四大金刚,大殿内则供奉着“西方三圣 ”。

 

潮音寺介绍:

 

潮音寺位于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坐镇古镇黄龙正街古街当中,古称乐善堂,是一座尼姑庵。临街五间,供奉观世音大士和弥勒佛。古时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举行供天道场,祈祷风调雨顺。大门北侧,供寺院护法神伽蓝神,南侧供龙身,也被视为称土地公、财神、福神。 寺内有三块石碑,分别立于光绪十三年(1887)、十九年(1893) 和二十四年(1898),讲述了乐善堂的创建发展历史。其中,光绪二十四年的石碑,是“调署资州直隶州仁寿县事”俞某、“调署成都府华阳县事”缪某、“特授眉州直隶州彭山县正堂”康某三人合立,这充分说明了黄龙溪曾经“三县共管”的历史。

wangqin516(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