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名:云台山座落在江苏北部,是全省最高的一座山峰。屹立在黄海之滨,对岸是连岛山,两山之间有个小港,可以停靠船员,人们就以两座山名的头一个字取名为连云港。很早以前,当地人又叫这小港为“老窑”,追其来历,其中有神奇的传说。
东海龙王敖广的小女儿——白龙公主,久居水晶宫,寂寞难熬。听说人间有座花果山福地,犹如仙境,她就私自偷出龙宫,跃出水面,看到山清水秀,奇花异草,高兴得摇头摆尾、翻滚跳跃。霎时,海面上飓风骤起,恶浪如山,海水咆哮,暴雨倾盆,刮得船翻人亡,浮尸满海。山上的大树东倒西歪,小树连根拔起、飘上天空,山上的民房被风雨摧毁,变成一片废墟,到处闻听凄凉的哭声,急得山神束手无策,急上天奏请玉皇大帝派清风大仙下山,镇锁孽龙。
小白龙来到花果山,饿了吃仙桃,渴了饮泉水,大小山头游玩一遍,窜入水帘洞里洗个澡,顿觉心旷神怡,饱览了人间仙境。正欲返回时,撞遇清风大仙骑白鹿,乘清风,驾祥云飘然而来,挡住了白龙归路。小白龙见势不妙,吐出一团白气,隐形逃遁。清风大仙放出一道金光,跟踪追拿,又对坐骑白鹿耳语几句,白鹿会意化作小僧而去。
小白龙被金光追得满山乱窜,无处躲藏,从南云台窜到北云台,想从鹰游门处入海,不料此处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小白龙双眼熏朦了,看不清东南西北,只好伏地就擒,头在海边西山坡,尾巴还在山顶上,虽有白气护身,但被大仙的金光团团围住。清风大仙怒指白龙说:“孽畜,你残害生灵,可知罪?”小白龙那能料到清风大仙派白鹿小僧在此掘土烧窑熏阻它,后悔莫及,连连点头哀求道:“大仙饶命,我只因羡慕花果山美景,出于好奇,玩得尽兴忘形,残害生灵本非我意。”清风大仙说:“念你幼稚,放你一条生路,必须做到一点:一要虔诚修善,二要改邪归正,三要重犯定斩不饶,若能做到,立即放你回龙宫。”小白龙一一答应。清风大仙收回金光,小白龙随着白气逃回龙宫。
后来当地人就用这个窑烧炭营生。一年是新窑,二年称旧窑,年代变了,本地人就把连云港称作“老窑”,但在新社会,政府仍把“老窑”改称“连云港”。
白虎山:白虎山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城南,形状像只白虎伏在那里,因以得名。山上有自唐至清历代游人的留名勒石,形成一处有价值的小碑林,其中以宋代海州长官张叔夜的题名碑最为显要,是反映当地古事 的珍贵文物。自秦以来,流传着,“东海黄公”在这里“登山御虎”的故事。
海州锦屏山西北坡有条青龙涧,涧西有座白虎山。相传秦朝时候,东海有一个会仙术的人,人们都叫他黄公。黄公身上经常佩着一把赤金刀,是在深山学艺时,师父送给他的一把降龙伏虎的宝刀。
黄公光听师父讲过这刀的厉害,可他还一回没有用过。他真想试一试,看看这刀究竟有多大法力。
那时,锦屏山叫朐山,朐山上有一个龙洞,住着一条大青龙。据说,大青龙本来是天池里的神龙,因它调戏去天池洗澡的仙女,触犯了天条,被罚到人间。哪知这大青龙秉性难移,虽被罚下人间,但毫无悔改的念头,只见谁家姑娘长得漂亮,就难逃它的魔爪。黄公决心为民除害,就去朐山寻找那条大青龙。
这天,黄公头扎红绸,身披皂衣,来到朐山下。黄公刚要上山,远远望见一片青云从朐山半腰垂下,正是那条大青龙把头伸到山下的涧里喝水。这时,黄公一面舞着赤金刀,一面“咕咕哝哝”念着咒语。霎时间,天上滚下来三声响雷,地上冒起三道电光,海上刮过来三股神风。不一会儿,那条大青龙就不见了。大青龙挣扎过的地方,出现了一条很深很深的大涧沟。
黄公高兴,以为降住大青龙,全是宝刀的威力,只要有了这把宝刀,就可以降住任何毒龙恶虎。从此,他就把师父交代的话丢到了脑后,武功和仙术也不练了,整天喝酒寻欢。时间不长,黄公的仙术就渐渐荒疏,身体也渐渐衰弱下来。
不知过了多少年,东海又闹起了虎害。朐山上有一只大白虎,经常下山来吃人家的牲口。牲口吃光了,就吃人。据说皇帝派到东海来寻找长生不死仙药的人,也被吃了七七四十九个。连仙人安期生也吓得跑回老家琅琊去了,再也不敢到东海边来采药。
皇帝听说黄公神通广大,能够降龙伏虎,就下了一道圣旨,叫黄公去降那白虎。黄公接了圣旨,照样是头扎红绸,身披皂衣,来到朐山下。
这天,大白虎又到山下来寻找食物,刚下山,就碰上了黄公。黄公忙从身上取下那把赤金刀,试着很沉很沉,怎么也舞不起来,咒语也念得上气不接下气。天上听不见那三声响雷,地上看不见那三道电光,海上也不见有三股神风刮来。这时,黄公才想起师父的话,后悔也来不及了。那大白虎长啸一声,向黄公扑了过来,把黄公吃掉了。
皇帝听说大白虎吃掉了黄公,就派大将带兵去东海擒那白虎。结果呢,不但没有捉住那大白虎,又白白地断送三十条人命。
这一天,皇帝正犯愁。传说琅琊来了一个方士,自称能降白虎。皇帝问他伏虎的良策。方士说,只要在朐山下修筑一座刀形的城池,再把姓丁的人家赶迁到那里去居住,就能降伏白虎。皇帝就派他去监工修城,另派一个大臣去办理迁移的事情。
不久,城池修筑起来了,朐山西北侧也增加了一个新的庄子,庄上住的都是从外地迁来的姓丁的人家。
一天深夜,大白虎又蹿下山来找食吃,看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横对着它,吓得掉头就跑,但刚跑到丁庄村东就被钉住了,变成了一座小山。在州西南一里,高三十五丈,周围二里,形如虎踞。后来,人们就把这山叫做白虎山,把山东边的涧沟叫青龙涧。至今这里还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那白虎山下姓丁的住户也果然特别多。从高处看那海州城,还真像一把横对白虎山的刀头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