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的美食诱惑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方正县

 哈尔滨为世所知是1896年至1903年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兴起的。国际性商埠伴随着33个国家、16万余侨民的聚集,众口难调的滋味也迅速流汇于此,以各自独特的姿态呈现在达官贵人、平头百姓的餐桌,滋养着、影响着、延续着……哈尔滨这座城。  相较于1954年在北京成立的“老莫西餐厅”,哈尔滨的俄式西餐更为悠久和传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恩来、宋庆龄等都曾来哈尔滨尝过“俄式大菜”。

  俄式大菜中的代表当属红肠和大列巴。哈尔滨红肠来自俄罗斯,1913年由爱金宾斯传入中国,在哈尔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其外表呈枣红色,被哈尔滨人称之为红肠。最早生产红肠的企业是“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哈肉联”。

  大作家秦牧曾写道:“哈尔滨有三怪:第一怪,喝啤酒像灌溉;第二怪,自行车把朝外;第三怪,大列巴像锅盖。”大列巴之于哈尔滨,如同龙井之于杭州,烤鸭之于北京,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了一种融入到哈尔滨人骨髓里的文化。在面包香的哈尔滨城,一切因地理位置而留下冰冷印象的事物都显得那样温暖如家,回味绵长。

  哈尔滨是一座时尚之都,置身在汇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的中央大街上,栉比鳞次的商铺中,星点着华梅西餐厅、西格玛食府、露西亚咖啡西餐厅,每次品尝都像一次人生的升华,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在中央大街上,座落着中国最早的高加索西餐厅——塔道斯西餐厅百年余韵袅袅,世界著名歌王夏里亚宾、大提琴家夏皮罗,以及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外交官,国内学林人士、大腕优伶、社会贤达曾是这座百年老店的座上宾。其招牌菜罐焖牛肉、罐羊、红菜汤、沙拉牛排等传统菜肴润泽着传统和时尚的哈尔滨人。

  除了传统的俄式西餐,沙皇味道十足的法式西餐也让哈尔滨人在进餐礼仪上显得优雅、高贵。法式西餐中,用料讲究,工艺复杂,吃法餐被认为是社交,因此礼节极多。想想多年前,远离故土的犹太人在秋林、马迭尔、米梁纠尔等老牌法式西餐厅中品尝美味,是否也有一股浓浓的乡愁蕴含其中,一如多年后,远离这片热土的你我,牵挂着家乡的味道。

  近代的哈尔滨是座移民城市,尤以山东、河北移民居多。随着阿城、拉林、双城周边地区京旗移垦的进行,京旗苏拉的大批进入,使得哈尔滨的餐饮多具京鲁风味。哈尔滨又是满族人的故乡,满族人的传统菜肴如涮火锅、杀猪菜等颇为流行。

  现代的哈尔滨,川粤菜系也蕴含其中,时尚茶餐厅、川派菜馆,甚至日韩料理、泰国、印度菜系,在哈尔滨都有舌尖上的体验,体现了多重饮食文化的融合,融合,正是哈尔滨

  城市历史沉淀的特点。哈尔滨亦在历史变迁中,见证着来往的熙攘世人,交换、包容着人世种种的苦辣酸甜。

Mr.于益达(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