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伯 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莱城区吴花园村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1924年、1931年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先后担任过英文教师、国文教员、学校事务员、乡村师范校长等职。1938年离开山东到达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半年。之后陆续担任过八路军总政治部抗日文艺工作组组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教育科长、华北联合大学(驻张家口)中文系副主任、东北大学(驻佳木斯)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长、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1954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要从事语文教材编审,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语文教材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中国文联委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吴伯萧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其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潞安风物》、《出发集》、《烟尘集》、《北极星》、《忘年》等散文集中,并翻译过海涅的散文诗《波罗的海》,成为我国当代有突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散文作家。他的名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早》等曾选入人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影响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